算卡路里沒效!醫曝糖尿病患「這樣吃」纔對...3指標是關鍵

糖尿病患該怎麼吃比較好?(圖/達志示意圖)文/水野雅登

食物的卡路里計算方式其實和體內代謝完全無關。但很遺憾的,現在仍有許多人信奉這種毫無根據的「卡路里理論」。比起卡路里,大家更應該重視的,是各營養素是否攝取「適量」。

所謂適量,指的是「PFC量」,其中P是Protein(蛋白質)、F是Fat(脂質)、C則是Carbohydrate(糖類,即碳水化合物)。前文已經說明過了,糖類(碳水化合物)=糖質+食物纖維。因此實施限糖飲食,就是在控制糖質的攝取量

我所提倡的「別在意卡路里」,是指在評估體內代謝、瘦身,或是血糖值上升等狀況時,最該考量的應該是飲食的「蛋白質量」、「脂質量」和「糖質量」,而不是卡路里(當然,如果你的目標是瘦身,總熱量攝取過多,體重無法減輕, 這時當然就得重新設計每日熱量的攝取)。

▲限糖飲食要以減糖爲主,並靠蛋白質和脂質來彌補缺少的熱量。(圖/方舟文化提供)

那麼,蛋白質、脂質、糖類三種成分,分別該攝取多少呢?在限糖飲食中,當然要以減少糖質量爲主,這時,就要靠蛋白質和脂質來彌補缺少的熱量。大略來說,蛋白脂質飲食的熱量分配,大約是糖類10%、蛋白質40%、脂質50%。

以身高160公分,平時沒有運動習慣的中年男性爲例。單純的蛋白質質量大約是150公克左右,若是從紅肉攝取,相當於500公克以上。例如,100公克牛紅肉約含有20公克的蛋白質、10公克的脂質。如果和一大匙(約12公克)的橄欖油(脂質100%)一起炒,蛋白質和脂質就會接近上方圖表中的佔比。

但我還是要強調,這三種成分的佔比僅供參考。各營養素的適量標準會因個人狀態、代謝、目標方向性條件而不同。請大家依照自己的需求從中調整,藉此找出能讓血糖值下降、體重變輕的適當比例

每當有糖尿病患求診,我都是以蛋白脂質飲食法作爲指導,以協助患者達到均衡的營養攝取、促進理想的熱量代謝,並有效降低血糖值,自然恢復標準體重。

本文摘自《少吃點藥,血糖值照樣穩妥當》/水野雅登(日本知名糖尿病內科醫師)/方舟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