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私處莫名腫顆「小饅頭」一擠秒爆漿 醫解析「巴氏腺囊腫」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一名王小姐化名)某日發現萬陰部陰脣部位越來越腫,腫的像「饅頭」一樣,且一壓就痛,就醫檢查確診「巴氏囊腫」,且屬於急性發炎期。醫師指出,巴氏腺囊腫可小可大,主要是腺體阻塞引起,除了發炎期會痛之外,患者也會感覺卡卡的,而這類問題也較常發生在「性生活頻繁」的人身上

▲醫師提醒,性生活頻繁的人較容易有巴氏腺囊腫。(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

收治病例婦產科不孕症醫師蔡鋒博指出,該名患者目前正在進行試管嬰兒,下個月就要植入胚胎,但前幾日表示自己陰部腫起,而且壓了會痛,請她到診間檢查發現外陰部的小陰脣腫得像饅頭,但因爲正在急性發炎期,囊腫部位相當硬,所以先給予抗生素,10天后囊腫變軟化膿後,再將囊腫處理掉。

蔡鋒博解釋,任何組織發炎有分急性與慢性,就像青芒果很酸不能吃,要熟了才比較軟,而巴氏腺囊腫就像芒果一樣,若在急性期動刀容會流很多血,要等慢性期組織變軟化膿,這時動刀纔會比較安全,而該名案例麻醉後,一刀劃開,膿就像「爆漿」一樣流出,大概2分鐘就解決。

至於爲什麼會有巴氏腺囊腫?蔡鋒博說明,陰道口兩邊的大陰脣裡面有兩個巴氏腺體,主要是再行房時,分泌陰道的潤滑黏液,但如果腺體阻塞,就無法順利排出黏液,就像路上塞車汽車回堵,巴氏腺就會腫起來。

而在治療上可分三種處理方式,包括「切開引流、造袋術和巴氏腺切除」,通常切開引流會容易復發,造袋術則是切開比較大的開口,把巴氏腺皮囊外翻,縫合後電燒,而巴氏腺切除是最徹底的做法,適合反覆復發的患者,但切除後可能會影響到行房時的潤滑黏液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