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董座早警告!外資大殺16檔半導體股 卻被網酸爆這點

半導體OVER BOOKING可能將到來?(圖/達志影像)

今年以來晶片缺貨引發臺灣半導體股全面大漲,尤其以IC設計股迎來暴力上漲,但隨着幾波美科技股重挫,加上資金輪動傳產股,臺灣半導體股近來表現疲弱,此外,美系外資最新調整,將16檔半導體股目標價下修,主要因素市場拉貨已經讓庫存偏高,可能開始反應業績表現上。不過,有不少網友卻對此議論紛紛。

摩根士丹利對半導體產業提出最新研究報告警告半導體週期高峰可能最早會落在今年第四季一口氣調降16檔半導體個股目標價或評等,包括臺積電由680元降至655元;聯電由70元降至58元;聯發科由1380元降至1280元;立積由630元降至588元;瑞昱由666元降至606元;宏捷科由194元降至168元;合晶由62元降至57元;日月光投控由138元降至123元;精測由880元降至720元;創意由300元降至290元;世界先進由108元降至93元;大聯大由45元降至42.5元。

另外,還有聯詠的股票評級加碼降至減碼,目標價從777元降至414元;矽力-KY從加碼降至中立,目標價從3280元下修至2580元;頎邦降至中立評等,從91元下修至77元;羣聯從加碼降至中立評等,從578元降至488元。

研究報告指出,該團隊並未對半導體產業的前景完全轉空,而是考量大陸手機銷售不如預期,加上許多通路庫存增加,特別是PC通路,這讓相關需求的標的可能面臨需求減緩,面板驅動 IC(DDI)平均銷售價格(ASP)預料在第三季之後下滑,降回2021年第二季價格,導致聯詠等標的面臨壓力;此外,大陸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5吋晶圓擴產速度加快,下半年晶片短缺的壓力可能減緩,面對極度擴張的半導體產業超級循環進行調整。

對於這份報告,網友卻留言表示「臺股最強鬼故事,半導體崩壞」、「大摩喊砍,價結果買,跟着買就是了」、「外資新聞反者看纔是」、「來了! 吃貨文」、「GG現在5XX還估到655,看來要噴到700不回頭了」、「外資的把戲大家都懂了」、「上一波喊降評的是中鋼,結果創新高」、「臺積電之前就說過啦, overbooking」。從留言來看,網友對於外資的研究報告似乎有不同見解。

從唯一被降評至減碼聯詠來看,週四摩根士丹利買超最多、達到594 張,週五同樣以摩根士丹利買超最多、達664張。

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3月底就指出,半導體有出現重複下單情況,成熟製程包括像是28奈米制程,看似供不應求,實際上全球產能仍大於需求,宏碁董事長陳俊聖則是出面證實筆電市場有出現類似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