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茶產業升級!興大研究四季春含茶飢素

臺灣四季春茶葉產量大,卻因澀味重、價格低廉,但經反覆烘焙等製程後,大幅提升經濟價值。(林欣儀攝)

中興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教授曾志正經5年研究,發現「四季春」含有茶飢素,可幫助提升人體代謝。(林欣儀攝)

臺灣茶產業升級栽種面積廣的茶葉「四季春」因產量高、有苦澀味,經濟價值不高,但中興大學生物科技學研究所教授曾志正經5年研究,發現「四季春」含有茶飢素,可幫助提升人體代謝,若進一步採用重複烘焙法,可去除澀味、提升經濟價值,將有助臺灣茶進軍國際市場

曾志正領導團隊曾於2014年研究經濟價值較高的「青心烏龍茶」,發現其含有「茶飢素」,可誘導腦部釋放飢餓訊號、刺激生長激素分泌,進一步又針對臺灣產量大的四季春、金萱進行研究,果然發現四季春有結構類似青心烏龍茶的茶飢素,此研究成果本月獲《食物生化期刊》發表。

曾志正說,四季春堪稱臺灣產量最多的茶葉,一年可收成6至8次,其茶葉香氣濃郁,但因產量多、具有苦澀味,價格只有青心烏龍茶的3分之1,目前爲罐裝茶飲、手搖茶的主要原料,若能克服其苦澀味、增加回甘度,將可大幅提升其經濟效益

曾志正進一步研究,他說,若使用反覆的深度烘焙、配合陳放方式,可幫助四季春轉化爲醇厚的「?茶」,還能降低其咖啡因兒茶素含量原本的20%,並可保留茶飢素、提升回甘度,目前嘗試製作成茶粉,盼提升四季春的附加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