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致重崇敬之心 超越語言隔閡

紀錄片《無米樂》海報。(本報資料照片

無米樂昆濱伯過世,讓大陸海協會汪道涵之子汪致重也發文緬懷,託人致贈花柱。汪致重2013年來臺時曾到臺南,跟着昆濱伯一起赤腳下田、坐牛車,儘管昆濱伯說臺語,汪說國語,但二人交情跨過語言隔閡,汪返回大陸後,還曾寫信給昆濱伯。而這當中有個關鍵牽線人,正是前法務部廖正豪

汪致重2013年5月曾到臺南後壁拜訪紀錄片《無米樂》的昆濱伯,當時全程陪同的「無米樂稻米品質促進會」總幹事美雪昨受訪回憶,汪致重看到昆濱伯打赤腳下田,也馬上跟着脫掉鞋襪,一起下田、坐牛車,這一幕讓她印象深刻。

張美雪說,昆濱伯受日本教育,只說臺語,汪致重則說國語,聽不懂臺語,當年她就扮演「翻譯」角色,儘管語言存在隔閡,但她能感受到汪對昆濱伯的敬重之情,「對話溫馨」。她還透露,汪致重曾參與田地的「認養體驗活動」,原本相約要再來插秧,無奈遭到移民入境管制無法來臺,爲此汪還特地寫信告知昆濱伯無法如期來臺,也再次表達對昆濱伯的敬佩,欽佩昆濱伯以稻爲師的精神

汪致重2013年訪臺後,遭臺灣入境管制,禁止自由行3年、商務行1年,因他來臺時有部分私人行程未向移民署報備。但他也喊冤,強調自己非官員身分,是以商務人士身分來臺,是在不知情之下誤觸法令,但移民署因他是汪道涵之子的特殊身分,從嚴認定。

而當年牽線汪昆二人認識的,就是前法務部長廖正豪。廖正豪淡出政壇後,成立「向陽公益基金會」,協助輔導中輟生,汪致重隔了幾年,也以同樣名字,在大陸成立「上海向陽公益基金會」。

廖正豪的女兒、向陽公益基金會辦公室主任廖尉均昨受訪表示,汪致重認同向陽的理念,在徵得廖正豪同意後,跟進使用同名基金會,還請廖正豪擔任上海向陽基金會的榮譽理事長;至於廖正豪與昆濱伯的淵源,廖尉均說,父親畢業於後壁高中,跟昆濱伯是多年好友,因此當年汪致重訪臺時,介紹汪到後壁看看臺灣的農業發展,才結識了昆濱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