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城市發聲的響座劇場

親愛的魔神仔是響座年度公演,未來將在全臺各地與校園巡迴演出。 (攝影/Carter)

由充滿實驗精神的原創劇場,到敘述本土魔神仔傳說的衛武營公演,成立近兩年的響座劇場以高雄基地,從校園走入在地發揚表演藝術,以一年推出4部原創品的高產能,開啓高雄藝文視點

劇團成員排練場中發揮演技,他們不但身兼演員,還可能是劇本創作者或幕後工作人員。(攝影/Carter)

以高雄爲根據地的劇團

約莫三坪半的劇場空間裡,簡單擺放幾張課桌椅飾演小學生的演員們或坐或站,生動地拋接對話,激動處還站上桌,唱跳俱佳演繹故事情節。這羣年輕演員們,是響座劇場的主力,年度公演「親愛的魔神仔」日前纔在衛武營繪景工廠好評落幕,即將走出基地高雄,前往嘉義臺南屏東展開巡迴演出。

「響座劇場才成立一年,就做了4部戲。」團長黃琦勝說:「大家都喜歡做戲、創作和寫劇本,劇場本來就是一個很實驗性的地方,反正不用怕,創作過程中能發生的事情最珍貴。」就讀中山大學戲劇系,不像同學出走海外或臺北,黃琦勝留在高雄當演員,一做就是10年。多年舞臺經驗演出口碑,卻讓黃琦勝感受到高雄的表演藝術困境,劇團數量太少,缺少競爭與可能性,更重要的是創作者需求量飽和,新血難以進入劇場。「我覺得高雄在戲劇界,還像是個加工出口區,爲什麼我們沒有自己的劇場,無法自己創作呢?」他說。

彙集一羣他在表演課程培訓的學員,以及3位志同道合的工作夥伴,2019年響座劇場在前金區的一間老公寓中正式成立,成爲少數擁有排練場、表演場、固定舉行演出的高雄劇團。零號作品《壞情人》敘述兩性在愛情關係裡的攻防與矛盾,一號作品《信號》是創作班學生寫的腳本,二號作品《塵》則結合兩出原創劇作,更打破第四面牆,讓觀衆參與到戲劇演出之中。「劇團成員多非科班出身,但我們都有一種叛逆,想要證明自己。」黃琦勝說:「我們不覺得自己是玩票性質專業能力不足就去找老師學習,沒有經費就靠熱情克服,像我們沒錢製作旋轉舞臺,那就讓演員自己旋轉。」他笑稱劇團演員「能唱能跳、耐操好動。」展現高雄人獨特的熱情韌性

劇團主創黃琦勝(右)身兼演員、導演與劇作家,帶領劇團成員成立高雄在地劇團。(圖/響座劇場提供)

小劇場同時也拉近觀衆和演員的距離,多年深耕校園教授表演課的黃琦勝,培養了一羣忠實的新生代觀衆,他們只要付一場電影的錢,就能夠踏入劇場欣賞演出,此外還有讀劇、公演派對等活動,提高觀衆的互動參與。

就像是港都的熱情夏日,響座劇團以豐沛的能量不斷創作,讓劇團成軍一年內,就讓第四部作品「親愛的魔神仔」站上衛武營,來自不同科系與背景的劇團成員與專業劇場工作者合作,演出了一出完成度極高的年度大戲

李國修說,你要去做,才能改變環境。」黃琦勝說:「我希望響座劇場可以成爲便利商店一樣的存在,想看戲就能很輕鬆地踏入。」4月底開始響座還會舉辦「MayBe藝術季」6場講座、7檔劇碼,有如高雄的迷你藝穗節,豐富多元的創作祭典,讓在地演員盡情揮灑,傳達屬於高雄的城市之聲。

排練場兼劇場空間小巧,在道具與燈光的創意發揮下,展現出多元面貌。(圖/響座劇場提供)

響座與中山大學合作,推出結合鹽埕第一市場導覽與環境劇場的作品「夏夜夢遊」。(圖/響座劇場提供)

• 響座劇場

電話:(07)215-1711

地址高雄市前金區七賢二路249號9樓

FB:響座劇場

本文作者:李瑰

《Takao樂高雄》2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