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快遞》作爲動詞的TAIPEI BIENNIAL 2016臺北雙年展

雙年展視覺。(圖/臺北市立美術館

9月的臺北市立美術館,即將迎接具國際指標意義,也是亞洲創辦歷史最悠久的「臺北雙年展」。臺北雙年展以2年爲週期,早年以雕塑及美術類競賽展爲開端,介紹藝壇新貌,1998年起策略性地起用國際知名策展人,甚至邀請國內策展人合作,首開臺灣舉辦國際性藝術雙年展先河,今年邁向第20週年。

帕歐拉.雅各(Paola Yacoub)《大馬士革之花》,2002-。(圖/臺北市立美術館)

當下檔案,未來系譜:雙年展新語

2016年「臺北雙年展─當下檔案,未來系譜:雙年展新語」以青春華美的20歲之姿,昂揚地站在成長的分水嶺,引領我們逸脫於日常,透過新的視覺經驗,舒張五感、墾掘內心,穿越時光甬道和充滿表象的世界,在隱喻與敘事、概念與概念之間,鋪陳出迥異於傳統的思考方式。本屆特別邀請74組來自臺灣、韓國、

越南、柬埔寨、黎巴嫩、南非、德國、法國、比利時等跨越不同大陸板塊的藝術家,齊聚臺北市立美術館,回顧並運用過去及當下檔案與姿態,以豐富多元的張力與觀點,演繹建構出藝術的未來系譜。

美術館做爲以視覺藝術激發思辨的場域,積極以各種思想實踐、話語與展演機制提升視覺影像及知識之生產。2016「臺北雙年展」着眼於承先啓後的開創性意義,特別邀請擅長文獻詮釋思考,具豐富策展經歷,目前任職於布魯塞爾erg美術學院校長的柯琳狄瑟涵(Corinne Diserens)擔綱客座策展人。狄瑟涵曾擔任巴西聖保羅雙年展阿爾巴尼亞與法國國家代表區策展人,也曾於挪威、瑞士、英國、法國、義大利等國擔任策展人、館長及藝術總監等重要角色,策劃的展覽曾獲荷蘭國際藝術評論委員會選爲最佳展覽,作品取材殊異且饒富興味。北美館借重其完整的學術、策展、藝術行政專長和宏觀視野,賦予展覽論述嚴謹的結構與精準的操作方法;並借重其音像檔案研究與修復專長,對照於本次策展關照的當代性,靈活地展現跨時代研究的能量。

我們的未來由過去和現在所組成,過往的具體紀錄就是文獻檔案。然而對檔案文獻的解讀,影響的不只是現今的我們,更包括未來歷史的進程。人類的過往時而以無聲而沉默之姿,隱沒在時間的塵埃中,視覺藝術家如何出入歷史記憶與想像,提供我們閱讀、觀察、抽離或趨近其意象組合而成的新說法?我們的生活經驗中,小至日常動作,大至口惠不實的政治宣傳技巧,都以姿態之名牽動繼起之生命。而當展場移動者,不只有參觀民衆,現場表演者擺動的肢體即成爲展場的新風景。美術館作爲知識的平臺,希望能跨越不同的藝術關係,驅使我們對於存在提出質疑、採取行動、賦予美感或保持距離。移動的身體追逐着流逝的時間,當我們說出「未來」一詞,「當下」即成爲「過去」。

李旭彬《那瑪夏旁河谷》,2010,藝術微噴。(圖/臺北市立美術館)

舞蹈、表演、電影講座工作坊豐富多元呈現

本屆策展人狄瑟涵意圖翻轉或重現檔案「文獻」或「反文獻」的姿態,邀請跨世代的藝術家,重新解讀與使用記憶,對於文獻之挪用和再現間的關係,進行拆解。例如在歷史組成系列中,邀請當代藝術家重新詮釋達達主義旗手杜象(Marcel Duchamp)、前衛音樂作曲家約翰‧凱吉(John Cage)、極簡主義藝術家艾德‧萊茵哈特(Ad Reinhardt)、已故隱士畫家葉世強等人作品,同時利用視覺元素、影像、討論會等積極性的方式,納入相關文獻,如:二二八受難者遺留的家書等,暢言歷史與文化典範的轉移;透過解構和活化,展覽將以舞蹈、表演、電影、講座、工作坊、召喚歷史的文字創作、編輯平臺等多種形式串接起交織而流動的樣貌藝術作品不止單一面向,而是透過人與人、人與作品之間的互動,甚或作品與作品間的對應,架接起美感的橋樑、成爲編織網絡的觸媒。雙年展並以城市之名,開啓多面向的互動平臺,涵納臺灣與周遭鄰近國家之地緣意義,甚或與遙遠國度間,異中求同的時代脈動與議題。

彼得.弗利德爾(Peter Friedl)《安置》,2012-2014,義大利杜林Guido Costa Projects藝廊展覽現場。(攝影/Maria Bruni)

放大想法與姿態接收

對狄瑟涵而言,美術館的角色從收藏靜態作品及檔案紀錄,演變至委託藝術家製作現場活動,實際上涉及到編舞及表演藝術的傳承。此一脈絡不僅擴張了前衛與現代歷史,也放大了我們的想法與姿態的接收,以至於藝術家有能力集體創作出不同的表演裝置,形成跨領域的合作經驗。這些合作經驗將帶來新的思維與異質的表述方式,也引導我們探索展覽的時空開放結構、形式與想法,如何作爲建構歷史與概念的美學模式。

她所提出的主題遊走於相異的論述間,讓觀者透過大量跨越異質藝術領域的身體經驗,溢出體悟、驚奇與神采,從而形塑出作品與觀者之間的「關鍵性親密感」。美術館在雙年展的顛覆下,非僅限於典藏研究、陳列知識的場域,展覽不僅於美術館內靜態呈現,也採動態方式演繹藝術作品,接下來的5個月展覽期間更將與臺北國際藝術村、牯嶺小劇場、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臺北試演場、紀州庵等文化空間及館外機構建立合作關係,刺激在地的協同作用,讓雙年展不只是個「名詞」,還能作爲「動詞」。

林珉旭(Minouk Lim)《聲韻》,2015,展出現場。(圖/臺北市立美術館)

2016 臺北雙年展

時間:9/10~2017/2/5,週二至週日9:30~17:30,週六至20:30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票價:全票30元,優待票15元

電話:02-2595-7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