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泉旺季到來!泡湯把握12個小常識 盡情享受溫泉魅力

溫泉示意圖。(圖/吳東峻提供)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隨着立冬過去,天氣也愈來愈冷,溫泉泡湯民衆也逐漸增加,而泡湯也不是泡久就有效。如何才能泡的健康,觀光局就提醒,沒睡飽、用腦過度、剛飲酒者應該避免泡湯,以防腦部貧血、溫泉休克,把握12個不可不知的泡湯小常識,才能健康享受溫泉的魅力

交通部觀光局提醒,去溫泉泡湯時,應該先檢視自己的狀況,沒睡飽、用腦過度、剛飲酒者是「泡湯3不族」,要儘量避免,特別是醉酒泡湯,嚴重可能因血液循環加速導致腦溢血。下水時也建議採「漸進式入浴法」先用溫泉水淋腳,慢慢往上,冬天入浴之前,全身從頭到腳的暖身浴可預防腦部缺血。

▼溫泉示意圖。(圖/吳東峻提供)

以下是觀光局建議12個泡湯須知

1.泡湯的時間長短視溫泉的溫度而定,如果汗流浹背,或是心跳急速加速,則可先起身休息個5到6分鐘後,再繼續第二回合泡湯。

2.一次浸泡15分鐘爲宜,可反覆多次入浴,一天泡湯不要超過三次,如果汗流太多,或是脈搏一分鐘跳動120下以上,代表過頭了。

3.入溫泉浴池之前,最好稍作休息,能有約一小時的靜養時間再入浴,最爲恰當,因爲溫泉的成份強,泡湯如做運動一般。

4.泡溫泉時,若有心悸、頭暈現象產生,應該緩緩起身,步出浴池安靜休息片刻,如果情形沒有改善,就要停止泡湯。

5.年紀較大或是心臟微衰弱者,最好不要採坐姿浸泡,而是將浴槽邊緣枕頭手腳舒展開來的浮漂方式入浴,以免有心慌或胸口悶的情形發生。

6.銀髮泡湯族請勿獨自泡湯。

7.入浴池或泡湯時,儘量避開高溫的溫泉出水口。適當的溫泉浴可以持久的泡,更爲有效。依皮膚承受力水溫攝氏38至42度最適中,最高不可超過45度,以免燙傷。

8.安靜身心,全神貫注讓溫泉浴的化學物理刺激體內,形成有益的治療作用,達到溫泉泡湯修養之道。

9.溫泉浴畢,直接用毛巾身體擦乾,頭髮吹乾,除非皮膚敏感型者,否則不要用清水將溫泉凝脂沖掉,可持續保溫效果

10.入浴前後要多補充水分,保持體內平衡

11.避開浴後暴飲暴食。

12.入浴後,不要喝咖啡濃茶或抽菸、喝酒等增加刺激的行爲。

新聞來源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