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丁古寨何去何從?原住民是重建主體

日前,由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中國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翁古寨何去何從:翁丁重建專題研討會”線上舉行。中國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馮驥才、同濟大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儀三、中國民間文藝協會主席苑利、中國傳統村落保護髮展專家委員會工作組組長方明、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向雲駒雲南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工程師歐陽志勤等針對火災原因、古寨是否重建、如何重建、誰來重建等問題各抒己見,以期對翁丁乃至全國傳統村落的保護管理有所啓示。

馮驥才表示,翁丁村在中國的傳統村落中非常稀有,它有原始部落的特殊性質,系統完整地保存着物質性的和精神性的文化遺存,還有獨特的村規村俗,具有活化石的意義。方明認爲,翁丁古寨的價值被遠遠低估。向雲駒建議相關部門對所有國家級傳統村落的重大風險點發出警示。

與會專家一致認爲,翁丁古寨應該原址重建。苑利表示,翁丁古寨的面貌、建造的方法都是已知的,這樣的“活文物”完全可以重建,從而爲人類保留更多建築文明和類型,並讓村落的建築手藝得以繼承。

方明也認爲,翁丁村民雖然大多已搬入旁邊的新村居住,但沒有古寨這個載體就很難留住文化的靈魂。馮驥才特別提到,重建的出發點佤族人民重建家園,重建後的翁丁村必須要具備佤族人民原生地的性質,應該是佤族人民的家園、故園和“鄉愁”之地。

該如何重建翁丁?馮驥才認爲,首先要遵循兩個原則,一是要依照佤族人民的信仰習俗和傳統,二是要依照文物的重建和修復原則,翁丁古寨是雲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他還提議可以考慮將來在村口建一個小型博物館,展示火災前古寨的影像和在火災後保留下來的珍貴的文化遺存。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翁丁古寨之所以能成爲富有特色古村落,在於山水叢林自然環境,在於人與自然合理的結合。”阮儀三特別提到重建的過程不要趕時間,而是先仔細研究、規劃、設計,然後施工建造。應按照原材料、原結構、原工藝、原樣式、原環境這“五原”原則原樣修復。

“誰來重建”這個問題尤爲關鍵。馮驥才表示,重建可以由政府主導、專家參與,但原住民才應該是主體,“翁丁村是原住民的家園,理當按照他們的意願重建。”。這個觀點也得到了與會專家的一致同意。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如何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是目前全國上下熱議的問題。向雲駒說,在這一過程中應對歷史文化的傳承進行思考。“現代化標準要多樣化,文化要多樣化。”

翁丁古寨2004年年開始發展旅遊,2006年被《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譽爲“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是滄源乃至臨滄市的一張名片。在苑利看來,保護與開發可以並行。喚醒當地村民的文化自覺,讓他們保護好自己的村落,只要原汁原味保護好,自然有遊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