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竟是感染冠狀病毒高風險者」 20年前蔡董做幹細胞 意外催生這App成防疫新商機

「我竟是感染冠狀病毒風險者!」 20年前蔡董做細胞 意外催生這App成防疫商機。(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全球新冠疫情催化下,更加速了細胞治療的發展進程,在幹細胞領域深耕20年的訊聯,結合同集團創源生技基因檢測,能從中找到生機

「我從沒想過,我竟然是感染冠狀病毒的高度風險者!」指着手機內建的「預知因」App,訊聯董事長蔡政憲驚訝地說,在全球新冠疫情肆虐,臺灣近來也有本土案例出現的時刻,App顯示,他是屬於容易受感染的體質,讓他更加不敢掉以輕心。

蔡政憲手機上的這個App,是訊聯集團另一家公司創源提供的基因檢測服務,可以爲客戶量身訂做基因分析,瞭解本身對於冠狀病毒及流感病毒等感染,以及相關的健康風險資料,還有對哪一些食物污染物敏感,同時還能提供個人健康、運動用藥衛教相關資訊諮詢

蔡政憲說,投入生技產業那麼多年,現在才知道自己不僅是新冠高危險族羣,而且透過基因檢測,也發現自己若得到流感,會比一般人更嚴重。

臍帶血幹細胞庫累積20年

隨着全球基因定序等相關研究不斷進展,加上檢測價格大幅下降,蔡政憲創業20年所蓄積能量,已讓訊聯成爲臺灣基因定序資料庫,以及精準醫療領域不可忽視的要角

2000年成立的訊聯生技,是國內第一批投入臍帶血幹細胞儲存的公司,20年過去,很多同業都關門或整並,但訊聯臍帶血庫至今已累積4.3萬多筆資料,列居全球第四。隨着醫學進展,如今這個資料庫除了可以供個人及兄弟姊妹父母家人使用,若其他有需要的人,也可以在資料庫中尋求配對及授權使用,目前訊聯已累計3百多件成功移植案例,一步步實現資料庫存互利目標

其實,臺灣幹細胞資料庫發展極早,且走在世界前端,訊聯的臍帶血幹細胞庫只能算是第二代,第一代就屬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做得最好,截至2019年中,慈濟已建置逾43萬筆骨髓資料庫、完成1237例骨髓幹細胞捐贈,提供國內33家、國外1千餘家醫院尋求病患配對,每年還提供逾350例的造血幹細胞。

如今訊聯不僅臍帶血幹細胞庫累積一定的能量,在免疫細胞、牙齒幹細胞、成人周邊血幹細胞與脂肪間質幹細胞等多種細胞庫,也累積達140萬名客戶,國內40%的新生兒,也就是每2.5個媽媽,就有一個是訊聯客戶。

2008年,訊聯轉投資成立以基因檢測爲主的創源生技,進軍精準醫療及預防醫學市場。在蔡政憲的想法裡,訊聯主攻再生醫學並擴展至細胞治療,結合創源聚焦發展的基因檢測,以及集團近年積極投入的數位醫療,可以構成訊聯發展的三隻腳。

訊聯打下三隻腳的佈局,對照近幾年全球生技產業的發展,確有許多相似之處。

以一年來對全球生技業帶來最大挑戰的新冠疫情爲例,全球感染人數不僅破1億人,單是美國,因新冠疫情死亡人數便超過40萬人,超過美國在二次大戰的死亡人數,因此,全世界無不積極投入疫情的防堵,以及相關疫苗藥物的開發,而這些研究投入,都更加速細胞治療的發展。

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週刊》(第1260-1261期)

1260-1261期《今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