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市共同生活圈 產業分流發展

美食嘉義市重要產業,副市長淑慧(左三)鼓勵業者多方面拓展市場。(廖素慧攝)

嘉義縣市是共同生活圈,但嘉義市地小人稠,要開發大規模產業園土地取得不易,且成本高,嘉義縣土地取得相對有優勢縣市各自截長補短,產業分流發展,互惠互利,有益於營造更好的產業前景,提升生活質量

嘉義市長黃敏惠執政2年多來,持續朝向「打造嘉義市成爲臺灣西部走廊新都心、雲嘉南觀光休閒消費中心」的目標努力;嘉義縣長翁章樑則力拚嘉義縣「轉骨」成爲「農工大縣」,拓展工業區、籌設科園區雙軌齊進;可見嘉義縣、市正走向產業分流、互競並進的路上

翁章樑日前出席一場廠商聯誼活動直言,嘉義縣拓展工業,嘉義市初期可獲利,但嘉義縣也將創造低度開發、大面積、多樣性的新型態消費中心。

因而,以醫療文教及消費休閒中心爲優勢的嘉義市,勢必要做出高辨識度、替代性難度高、更優質的消費服務型態,讓市場區隔開來,就不怕人潮不進來嘉義市。

嘉義市政府教育處爭取到中央補助,規畫興建西區全民運動館,打造適合各年齡層使用的運動場館,規畫有綜合球場、新型態健身房、綜合運動教室全齡體能訓練場室內環狀跑道、50公尺的溫水游泳池

嘉義市教育品質也不斷提升,增加能量,國中小學校編班人數逐年下調,師生比降低,開闢公立幼兒園托育家園廣設長照站據點、日照中心託老服務等軟性建設,都朝向營造機能性更強、更友善且優質的生活環境邁進,如此一來才能磁吸鄰近地區民衆進到嘉義市居住、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