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學生體測標準下月起實施 初中增引體向上項目

日前,教育部公佈《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適用於小學生大學生各個階段。“新標準”將於今年9月新學期開始實施。較“舊標準”而言,“新標準”不僅加強學生了體育鍛煉強度和頻率,並將體育分數與評優掛鉤。記者瞭解到,初中新增“引體向上”項目,不過該項目暫不會列入武漢市體育中考範圍。

變化

初中新增引體向上項目

“新標準”中,大、中小學生的測試項目爲50米跑、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引體向上(男)、仰臥起坐(女)、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

此外,“新標準”針對中學男生還增加了“引體向上”項目。初一男生引體向上1分鐘做4個纔算及格,從初二到高三及格線依次增加1個,高三及格線爲9個。

小學生體育要求較舊版有所降低。如跳繩一項,一年級男生100分標準,從原來140個減少到109個,女生從145個減少到117個;二年級到六年級依次累加,到六年級男生滿分標準是157個、女生是166個,接近舊版標準中160個和165個。

教育部首次將體育成績與評優掛鉤。根據要求,學生測試成績評定達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參加評優與評獎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畢業時,《標準》測試的成績達不到50分者結業或肄業處理。

調查

江城體育課是重量不重質

教育部門對學生體質的重視由來已久。2006年,教育部在全國中小學推廣“陽光小時”,要求學校保證學生每天鍛鍊時間不少於60分鐘。

多年過去,記者瞭解到,“陽光一小時”已經成爲武漢中小學每天的“必修課”。但與此同時,“陽光一小時”流於形式也漸趨明顯,主要體現在高中階段。

華師一中學生小王透露,平時在上體育課的時候因爲老師沒有強制要求,體育課常常變成男生打球、女生“打醬油”、大多數學霸教室埋頭學習的時間。小王認爲新體測標準出爐有必要,“這樣可以通過強制要求讓老師和學生增加對體育課的重視”。

教育界人士認爲,體育走過場師資不足相關。由於教師編制有限,學校把大量的編制都放在了主科老師上,導致目前中小學體育老師壓力繁重,每個星期的排課量普遍達到20節,而標準是12節-16節。體育老師課太多,難免出現“放鴨子”的情況。

反響

家長叫好:體質和學習一樣重要

40歲的陳先生是一名七年級學生的家長,平時就很關注孩子教育的他,在網上留意到新版體測標準信息。他對教育部門這一舉措表示支持。“兒子班上50名學生,一大半是近視眼。”陳先生感慨,在學習的重壓下,孩子的體育鍛煉被忽視,令人揪心。

“增強學生體質不只是學校的責任,父母自己也應該多帶着孩子去鍛鍊。”陳先生說,他平時經常會帶着兒子去游泳、踏青,以及在戶外跑步,既親近大自然,也增強了體質。陳先生很驕傲自己的努力換來明顯效果,直到現在,自己兒子的雙眼視力仍在1.2以上。

老師吐槽:突擊一個月就能達標

武漢市多位體育教育人士表示,不管是老標準還是新標準,對學生體育鍛煉導向都是非常好的,如何落實才是新舊標準都面臨的問題

一位體育教育人士坦言,雖然教育部等機構十分重視體育工作,下達許多標準,但體育工作責任沒有落實到校長身上,標準難以實施進校園。家長的配合度不高也是重要原因,現在很多孩子回家以後就坐着玩電腦、手機,缺少體育鍛煉。

漢陽區體衛藝站站長白文龍認爲,“新標準”實際上並不高,頗具可行性,初中男生增加引體向上難度並不大。“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初中生體育考覈中,13個引體向上是滿分,多數學生都可以做到7個。”

但在武漢的體育老師們看來, 新標準 對比 舊版準 有一定的提升,但仍然沒有徹底解決問題。武漢市德才中學的體育老師尹老師認爲,“新標準”無法增強學生上體育課的興趣,不能達到體育課從通過鍛鍊改變體質的目的。“說到底體育還是應試教育的一部分,還沒有真正走向素質教育,成爲學生習慣和愛好的一部分。”尹老師特別指出,標準中的測量指標大多是爲考試服務的,且這些指標,大多數學生都能通過突擊一個月達成。

迴應

武漢尚未討論是否調整體育中考

“新標準”實施後,今後體育中考內容是否調整成爲武漢市中學生家長最關心的問題。白文龍表示,新的標準下來後,是否要更換中考內容還有待教育部門進一步的討論。

據介紹,現有的體育中考內容已經3年未變,一方面爲了方便學校可以安排學生進行系統性的訓練,二是因爲測量儀器更換成本高。“體測標準相當於一個題庫,各市只要保持 全市一致 的原則就可自行調整選擇其中的項目作爲考覈標準,並不需要完全按照體測標準進行。像 引體向上 這樣的項目,動作完成標準難以掌握,測量儀器操作起來有困難,放在中考考覈裡爭議較大。”白文龍說。(楚天金報 本報記者劉輝 實習生鄧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