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鄉愿景》明志科大重環教 關心在地文史

已故臺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1963年創辦明志工專,繼承「明志書院民間興學精神

客家先賢胡焯猷郭宗嘏捐獻興學,成立「明志書院」,開創北臺灣文教之風,在200年後,已故臺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承繼這分民間辦學精神,於泰山區貴子山麓,創立了「明志工專」(現明志科技大學前身)。

1960年代,臺灣工業經濟處於起步階段,極需具備現代知識技能的工業人才,王永慶決定創辦學校加強人才培育因應臺灣經濟發展趨勢

王永慶思考校名時,採納時任臺北縣長謝文程的建議,敬用「明志書院」之名,勉勵師生效法前賢辦學懿德,以承先啓後己任」,於1963年成立「明志工專」。

隨着學校升級轉型,「明志工專」現已改製爲「明志科技大學」,在50多年校史中,培育出無數工業人才,目前仍是臺灣高等技職教育頂尖學校。

明志科大指出,爲因應產業、市場快速變化,校方着重培育學生2項核心能力:「國際交流能力」以及「趨勢學習能力」,以符合未來人才需求

通識中心主任蒲彥光表示,除了養成學生本職學能,近年學校也結合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計劃,積極關心在地文史環境議題,讓同學能學以致用,「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

去年「明志書院文化季」中,工業設計系及視覺傳達設計系學生就發揮專長,協助品牌建置、辦理書院講座、設計文創小物等,讓更多人能認識在地文史。

此外,明志科大也與藝文協會合作,在校內藝廊展出名家作品,讓民衆免費欣賞,提升在地藝術氣息,同時也定時監測泰山區內河川水質,守護珍貴的環境資源

蒲彥光說,作這些努力,就是期盼大學不單只是學校,要讓明志的學生對學校、社區與在地文化產生認同,進而對在地錦上添花,秉持「勤勞樸實」校訓,持續發揮力量貢獻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