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唱南國哀歌 聽見賴和原音

導演符昌鋒紀錄片追尋過往,《不羈—臺灣百年流變與停泊》分別以賴和殷海光李雙澤及陳定南主角,探討4位主角於不同時代定位。(公視提供)

導演符昌鋒在《不羈-臺灣百年流變與停泊》系列紀錄片中,分別以李雙澤、賴和、陳定南及殷海光爲代表,探討民歌文學哲學領域等臺灣百年不羈代表。其中,《白袍下的筆桿-賴和》便是以賴和作品南國哀歌》出發,觀察「臺灣現代文學之父」的一生。

導演魏德聖表示,當初在找尋霧社事件資料籌劃電影《賽德克巴萊》時,就注意到賴和曾以原住民角度寫下的詩作《南國哀歌》,「看完後覺得很感動,一個平地文學家竟然注意到山地裡面發生的事情,當時消息的擴散是有點封鎖的,他都可以注意到那麼多細節。」

賴和本職醫生,但卻以詩作在臺灣文學領域留下盛名。他的一生歷經日治時代及光復時代,作品語言可見日文文言文白話文。《南國哀歌》是賴和爲哀悼霧社事件所寫,在詩詞「誰敢說他們野蠻無知?看見鮮血並忘卻一切歡悅狂喜,但是這一番阿,明明和往日出草有異。」中,處處能見賴和爲原住民發聲的悲傷。

符昌鋒表示,原住民其實是在所有文本中最容易被忽略的族羣,如《美麗島》歌詞中的「篳路藍縷,以啓山林」,其實在《我們的歌是青春火焰-李雙澤》中,就有原住民歌手曾向作曲人李雙澤指出,在漢人篳路藍縷時,原住民不得不被逼上山。原住民在一塊土地中所扮演的角色,一直都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