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秋行軍蟲「天女散花」全臺15縣市淪陷 幼蟲確認案例暴增39件

記者崔至雲臺北報導

全臺陸續發現秋行軍幼蟲出沒農田,目前已有15縣市淪陷,而離島馬祖更捕捉到成蟲農委會主委陳駿季表示,目前以秋行軍蟲分佈狀況看起來,是由天女散花的散佈方式研判是因西南氣流而來,通報爆量不是壞事,至少讓各界有機會把握時間處理可能變成成蟲的案場

▲秋行軍蟲通報案例數件及分佈狀況。(圖/防檢局提供)

「秋行軍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今(14日)說明,截至目前民衆通報秋行軍蟲幼蟲發生案例經形態鑑定確定計39件,均已陸續啓動緊急防治措施,目前臺灣本島僅發現幼蟲,若一旦確認秋行軍成蟲入侵本島,則將進入「第二階段」,採取強制噴藥政策。

▲馬祖誘集到秋行軍蟲成蟲。(圖/農委會提供)

陳駿季也嚴肅表示,但到時候若噴藥無法控制,就會轉爲「第三階段」,「屆時我們可能就要跟秋行軍蟲有共存打算,因爲可能已經無法完全阻絕了。」

▲秋行軍蟲逐漸擴散。(圖/讀者提供)

陳駿季再次強調,由於現在臺灣本島尚未出現成蟲,所以要掌握關鍵期殲滅幼蟲,請民衆、農民踊躍通報,通報獎勵金1萬元。另外,目前防檢局也已在邊境增設性費洛蒙誘蟲器,並加強偵察及檢疫措施。未來若在臺灣本島誘集到秋行軍蟲成蟲,則將依標準作業程序調整緊急防治措施爲強制施藥防治。

秋行軍蟲原本美洲,每年由南往北遷移,遇到冬季無法生存而消滅,入春再度往北移動。由於散播速度快,已從美洲傳到非洲東南亞,以及中國大陸,目前中國18省已有該蟲蹤跡。秋行軍蟲的飛行能力爲100公里,配上氣流甚至能超過200公里,現在西南氣流旺盛、臺灣海峽最窄處直線距離僅130公里,因此秋行軍蟲一夜便能飛過臺灣海峽。

秋行軍蟲目前有危害紀錄寄主植物達353種,共包含76科,其中主要危害科別禾本科作物,例如玉米稻米等作物,且影響產量可能達2到3成,目前尚未有專門農藥防治。臺灣種植許多水稻、玉米、雜糧農作物,約有45%種植面積都是秋行軍蟲偏好的植物,一旦入侵危害,估計每年可造成高達35億6千萬元的損失

▲秋行軍蟲。(圖/記者唐詠絮攝)

目前政府已成立應變小組,並在全國設有500個性費洛蒙監測點,目前方針爲快速處理、撲滅。基本上,秋行軍蟲一生可產2000個蛋,只需要30天就可以完成一個世代(蟲卵孵化到成蟲)。防檢局表示,6月是第一世代成蟲的時機點,若未及時撲滅會成蟲災,恐比禽流感嚴重。

其他人也看了...

秋行軍蟲讓阿翔也中槍!「我沒有拿捏好飛行路線⋯」教育部防疫文宣網笑翻

危害更大!馬祖澎湖誘集到秋行軍蟲成蟲 防檢局加強偵察及檢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