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由市場解決陸壟斷稀土 美國會顧問表態了

葛林認爲,美國擁有最完整且友善的法規,對於環境的破壞有限;相較之下,忽略大陸開採過程對環境的傷害,纔是最大問題。圖爲開採出的稀土。(圖/路透社)

華爾街日報》日前刊載出評論,指稱稀土危機並不如大多數人所想的那樣不樂觀;光靠市場本身的調整力量,就能解決中國大陸的壟斷問題。但美國退役空軍上校,也是聯邦衆議院軍事委員會顧問的葛林(Jeffery A. Green)卻投書「Defence News」並駁斥,《華爾街日報》的報導嚴重忽略北京切斷供應鏈的能力;對於稀土生產狀況、美國滿足國防需求的能力,以及對環境的破壞力,《華爾街日報》都存在着錯誤論述,並低估稀土對國家安全的影響。

葛林認爲,認爲光靠市場這支看不見的手,便能解決大陸壟斷稀土的問題,無疑掩蓋北京切斷供應鏈的能力,也是對大陸現在與未來稀土生產的一種誤導。認爲美國在禁運下仍能滿足國防需求,更是不恰當的論述。對於稀土開採過程的環境破壞,《華爾街日報》的觀點近乎膝反射。甚至,《華爾街日報》也忽略整個市場驅動與國家安全的連結。

葛林表示,過去十年以來,類似這類的反面論述,反而抑制稀土供應鏈的完整發展,並驚嚇、困擾政府與市場投資人的前進腳步

第一,《華爾街日報》認爲,中國大陸稀土佔全球總產量數字正逐漸下滑;但葛林認爲這樣論點不但誤導也不明智的。事實上,大陸只有稀土氧化物生產的主導地位小幅度下滑;卻忽略北京在產業鏈下游的能力,纔是決定商品能否進入市場的關鍵。例如稀土金屬合金磁石,這些北京不但強勢主導,甚至近乎壟斷。產業鏈存在這樣的落差,使美國暴露在各式國家安全風險之下。

第二,《華爾街日報》主張,即使處於禁運中,五角大廈仍能滿足對稀土的需求;葛林卻認爲,這樣的論點不正確而又危險。事實上,美國國防體系倚賴的稀土資源,在中國大陸以外的地區不是難以獲得,就是供應短缺。正如同拜登政府的國家安全戰略指南所說的,保障供應鏈目的在於改善美國安全與經濟

第三,主張國內稀土開採對美國當地環境造成破壞,葛林認爲這根本劃錯重點。美國擁有全球最嚴密規範與環境友善的稀土開採法規,隨着國內市場的擴張,可不斷的複製到每一個開採點。相較之下,真正的環境悲劇世人忽略大陸開採過程對環境有意的破壞。

第四,倚靠自由市場來解決稀土供應鏈的問題,過去就已試過且以失敗告終。《華爾街日報》的建議,建立在大陸會遵守自由、公平的市場貿易規則前提上。但誠如世界貿易組織所控訴的,北京會擴大市場的不公平競爭,以塑造有利於自己的態勢。因此,倚賴自由市場調控恐無法減低大陸在現有供應鏈上的據點。

當然,《華爾街日報》的觀點並非一無是處;葛林分析,未來想要維持獨立性科技創新的確是重要元素。特別是低價分離稀土氧化物的技術,或是需要政府投資與支持的磁鐵技術。具體而言,《國防生產法》針對下一代快速溶劑萃取分離的投資,讓美國在與中國大陸競爭時,確保長期競爭力與科技創新。

幸運的是,美國政府已認知到投資的重要性。拜登近日簽署行政命令,明確設下關於大流行期間關鍵需求物資的臨界門檻,如半導體藥品的部分成分、稀土等。該命令要求展開100天的獨立審查評估如何重新調整現有關鍵供應鏈,以因應我們今日面臨的威脅

此外,聯邦衆議院軍事委員會也宣佈,成立由兩黨組成的委員會並調查關鍵供應鏈,以更完整的理解哪些項目爲關鍵軍事物資,並提供如何降低風險的建議。

葛林建議,政府與國會應重視產業鏈的重建,特別是與美國安全有關的技術與材料。即使是亞當斯密,也承認自由市場的規則並不適用於國家安全,國會議員執政者更不能完全自由市場法則牽着走。否則,會忽略比美國更大、更強的「看不見的手」。

特別是,中國大陸想創造自身在全球經濟的優勢,更不會輕易向市場力量屈服,美國因此需要採取明確戰略來維護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