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條理的管理與真誠的關懷 宏德進修學校

臺北監獄宏德進修學校,這裡也是第二間在監獄設立的靜思閱讀書軒。(圖/讀書共和國提供)

青兒——可以在靜思書軒服務近二十年,每天圍繞在書香、咖啡香、心靈香,是很幸福的事。

偏鄉孩子圓夢閱讀

慈濟基金會爲改建老舊危樓校舍,啓動「減災希望工程」。新校舍啓用後,我和志工到高泰國中贈書。當時的校長印永生,提出在校內設立靜思書軒的想法,這讓我興起爲偏鄉孩子圓夢閱讀的構想。我很支持校長的想法,但應該不可能在偏鄉設置靜思書軒。因此,這念想我一直放在心上。

一次到花蓮贈書,我特別前往瑞穗國中,想了解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回饋母校所整建的圖書館是什麼樣子。原來,這座圖書館採誠書店設計風格,併成爲學生最愛去的地方。這個模式給了我靈感,衍生了「靜思閱讀書軒」的構想。這帶給我很大的啓發——把空間佈置得明亮、整潔、溫馨,孩子就會喜歡閱讀。

兩年多前,我有機會帶着誠品書店創辦人吳清友先生到花蓮靜思堂走走。他看到我們的福慧桌椅、福慧牀,認爲很適合用到偏鄉,讓孩子坐下來讀書。他們所說的話,都給我很多的學習跟啓發。

【精彩書摘

宏德進修學校。(圖/讀書共和國提供)

第一次來到臺北監獄宏德進修學校,這裡也是第二間在監獄設立的靜思閱讀書軒,希望書軒的書籍可以帶給這裡三千七百多人心靈的平靜,靜靜思考生命方向。當天是送書及書軒啓用儀式,他們的樂隊演出非常具有水準

當時的臺北監獄典獄長謝琨琦說:「靜思閱讀書軒到宏德補校,充實我們很多書籍,也提供了更好的閱讀環境,對鼓勵同學閱讀,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儘管設置在監獄內,還是能感受到滿滿的靜思人文,除了福慧桌椅,書架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書籍,人文關懷和心靈勵志好書,等着大家來翻閱。

希望一本書、一句好話,滋潤大家的心靈,重新找回人生方向。(圖/讀書共和國提供)

養成一技之長,肯做不怕沒工作

收容人卓先生說:「這次的書籍裡很多是勵志或與人生方向有關,我有小孩,有些書籍讓我更認識孩子,也更認識自己。」另一位朋友則說,希望在這裡面不是服刑,而是深造;深造就是讀好書、說好話,從裡頭的書找到靜思,生命的方向。

謝典獄長帶着我們走訪收容所。這裡有各種技能的培養,包括烘焙坊與各種手工藝,成品非常細膩精緻,大家都好有才華,簡直是臥虎藏龍。典獄長說,希望他們都能學習一技之長,離開這裡之後「只怕不肯做、不怕沒工作」。

這裡人數多,其實不容易管理。但參觀了一圈,除了看到有條有理的管理,還感受到真誠的關懷。典獄長及工作人員都很令人佩服。佈置時,除了我們的同事及志工,裡面的弟兄也同心協力,大家一起完成。

希望一本書、一句好話, 滋潤大家的心靈,重新找回人生方向。我跟典獄長說,我們會再回去補書;但我更希望的是,下次再去時,這裡都沒有人了。

送書及書軒啓用儀式,樂隊演出非常具有水準。(圖/讀書共和國提供)

足跡心路

讀好書,改變習氣

在臺北監獄內的宏德補校球場旁,靜思閱讀書軒提供了收容人閱讀歇腳的地方,有些人從這裡的書本中尋找未來的路,也有沙畫班的收容人來這裡創作,休息時來翻翻書。

有人說:「《行願半世紀》這本書對我很有啓發,我對『教富濟貧跟濟貧教富』這八個字感觸很多,應該是在第六十一頁。我一看到這本書就一直翻,很喜歡那一頁。」

也有人說:「很感謝上人、慈濟成立靜思閱讀書軒,讓我瞭解慈濟如何運作。四面整齊的書架,直接連到天花板,一走進這裡,就感覺到整個人被書包圍的溫暖。每次當我心煩意亂或者創作遇到瓶頸,都喜歡過來這裡翻《靜思語》。每次翻起書頁,都感到心靈特別平靜。」

在書本圍繞下,書軒除了看書,也是收容人專心創作的好地方。

阿潘在監十幾年了,他是二○一四年進來的。阿潘和沙畫師傅花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完成了證嚴上人法相的沙畫,作品逼真,唯妙唯肖,如果不說,會以爲是相片。阿潘說:「我想,上人爲社會造福那麼多人,那我可以爲他做些什麼?這纔想到創作上人的法相。」當時的典獄長謝琨琦非常支持與鼓勵,讓他們用很虔誠的心來創作。

創作沙畫的過程,也觸動阿潘心底對遙遠家鄉親人的思念。阿潘說,他做沙畫那麼久、那麼多張,創作上人這幅沙畫的時候,心裡很平靜,上人慈祥的神韻讓他想起故鄉的媽媽。他在這裡關了十幾年,媽媽還是不辭辛勞,遠從馬來西亞過來探望。

除了上人的法相, 他們還創作了「花蓮靜思精舍」,每次將色彩繽紛的沙撒下時,都要非常細心專注,只要一個閃神就可能前功盡棄。每一幅沙畫從開始到完成,每個步驟都要格外謹慎。漫長而沉靜的創作過程,也是對收容人心智的最好修練

他們在靜思閱讀書軒靜思,更用虔誠的心創作出兩幅畫,並小心翼翼將畫包裝保護好,由典獄長在二○一九年的全球慈濟日、也是上人生日那天,親自帶到花蓮靜思精舍,送給上人。

(本文摘自《閱讀,讓希望綻放:靜思閱讀書軒足跡》/讀書共和國)

【作者簡介】

蔡青兒

現任靜思書軒營運長。

蔡青兒是菲律賓華僑第三代,兼具東西方文化融合之特質。曾於學生時期參加慈濟青年社團、學校啦啦隊。大學畢業後獲得跨國企業工作,後志工假期來到花蓮慈濟靜思精舍,因爲證嚴法師的一句話留在臺灣,從志工變職工,擔任大愛電視臺兒童節目主持人。

後來進入靜思書軒,成爲靜思書軒旗艦店新舞臺店的店長,後續擔任靜思書軒營運長。爲使靜思書軒的好書能進入全臺各鄉鎮校園,立志爲學童打造閱讀空間。2017年起,創立和啓用第一間在校園的「靜思閱讀書軒」,迄今設立已達150間,透過好書引領孩子走向正向、陽光的未來。

蔡青兒常說,在臺灣、在慈濟,她遇見了她心目中最好的老闆,找到了大愛,也找到了她人生的方向。

《閱讀,讓希望綻放:靜思閱讀書軒足跡》/讀書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