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控制怒氣之前 記得先愛自己

在控制怒氣之前,記得先愛自己。(示意圖/shutterstock)

日本超人氣心理治療師――石原加受子認爲:生氣愛面子、焦慮、不安,都沒關係!負面情緒之所以成爲問題,是因爲你一直以「他人中心」的觀點在想事情;唯有將他人中心轉變爲「自我中心」,纔不會再因迎合而痛苦、孤獨。

★「自我中心」不等於自私,唯有如此,才能活出最理想的自己!

◎他人中心:

以他人的價值觀衡量自己,不斷和人做比較,壓抑自己真正想要的,甚至自我懷疑。

◎自我中心:

內心作爲判斷依據,因此可以活在當下,是一種愛自己的表現,更會活得越來越有自信

接着,傾聽內心聲音,不壓抑也不忍耐,放慢腳步,感受人生中的微小好事。

切記:人生中的許多事,都無法用數字衡量。

如此一來,便能擺脫他人的價值束縛,不再對自己的情緒施暴

★負面情緒不壓抑,人際關係更順利,爲什麼?

所有的負面情緒,都是受傷的心在傳達「你不夠愛自己」的訊息

生氣表示你沒有珍惜自己、沒有愛自己。

愛面子表示你正在迎合他人,活在想被認同的慾望之中。

焦慮代表着想要達成自己的目標,你還需要更多時間。

用「自我中心」的觀點看待事物,你會發現一切大不同!

◎遭到同事的惡意批評,你會怎麼辦?

他人中心:他憑什麼這樣對我,我要罵回去!

自我中心:這其中一定還有什麼原因,說不定對方正遭遇什麼不順心。

→只要我問心無愧,就沒必要太在意。

朋友們一個個成家立業,我好羨慕……。

他人中心:一直找不到適合對象,覺得自己真丟臉、沒出息。

自我中心:誰說人生價值非由婚姻決定不可?況且,這真的是我想要的人生嗎?

→我衷心爲朋友感到高興,但我也不想跟人比,自己過得開心就可以。

觀點轉變後,你將因爲追隨內心而成爲更優秀的人,也能接受到更多周遭的正面訊息。

讀完這本書,學會「自我中心」心理學,解讀壞情緒中的正面訊息,不迎合、不忍耐,停止對自己的情緒暴力,你會發現,你的問題其實都不是問題,反而更能活出最理想的自己。

【精彩書摘

即使將怒氣發泄在別人身上,你也不會打從心裡感到滿足,自己的問題也不會冰消瓦解。若只是單純地發泄怒氣,人便會在不知不覺當中深切感受到自己的無力感,進而降低自信。

誠如前述,就是因爲每天都面對着各式各樣的問題,導致你很快就發脾氣,或者直接把怒氣發泄到和自己無關的人身上。

如果置之不理,內心當然不會感到舒暢。無論試着回顧自己的過去,還是審視現狀,自己應該都會有深刻的體悟

然而,若在自己的問題還沒有解決的情況下,就試圖管理和控制憤怒這種情緒,別說是控制了,當情緒到達極限的時候,想必還會失控暴走。

▍壓抑的社會,使仇恨恣意蔓延

如今,只要你表達的意見與周遭的人有一點點不同,就會在網路社羣媒體上受到攻擊,被打得體無完膚。對少數羣體懷有強烈的歧視感,好像少數羣體罪大惡極,因而攻擊他們的人也不在少數,讓人不禁聯想到螞蟻聚集在食物旁的景象。

這些以這種方式攻擊別人的人,在他們的意識當中,絕對懷抱着仇恨。然而他們並沒有深入思考這種仇恨感的對象是誰,就被它所驅使而攻擊別人。

如果從整個社會的趨勢來看,現在的情況是,怒火非但沒有平息,事態反而越演越烈,讓人覺得憤怒已經嚴重到憎恨或怨恨的地步,這樣的事情頻繁地發生。

應該可以說,這就是試圖壓抑、管理和控制憤怒的後果吧。這不也就證明了,不僅僅是憤怒,社會上對於所有負面情緒的共同觀念,很明顯是錯誤的嗎?憤怒應該忍耐、管理、控制的錯誤概念,已經逐漸演變成無法控制的狀態,這就是現實告訴我們的事。

▍憤怒,是因爲忽略了自己的心

與前述的認同需求有關,人之所以會憤怒,可以說是因爲絕大多數的人相較於自我認同,更是以他人認同做爲目標。

他人認同,是將對自己的認同和評價權利交給他人。因爲在意別人的反應,自己的注意力當然就會集中在別人的言行,和周圍的事物上。

相較於跟隨自己的內心,這種意識也會試圖以「對方是如何看待我的呢?」的角度,來判斷並付諸行動。

身處於資訊爆炸的現代,越是對自己內心漠不關心的人,越容易被別人和周遭的事情所吸引。反過來說,越是被他人,或周圍的事物吸引目光的人,對於自己的內心也會越不關心。

因此這些人會認爲,與其以自己的內心爲基準,不如以他人的觀點和評價爲目的,進而採取行動

我透過多年來的心理治療經驗,從獨特的觀點出發,藉由「自我中心」、「他人中心」的理解方法來闡述內心的機制,將其統稱爲「自我中心心理學」。

這兩者的決定性差異,正如同其字面的意思,便是以自我爲中心的生活方式,或是他人中心的生活方式。

自我中心的生活方式,是以自己爲中心觀點來看待、思考、判斷事物,然後選擇和採取行動。因此,越是自我中心,信賴自己的程度就越高。不管是怎樣的人,都能夠漸漸變得認同自己。

相反的,他人中心的生活方式,就是以他人爲中心的觀點來看待、思考以及判斷事物,然後選擇和採取行動。這種生活方式,因爲以他人和外界爲基準,所以更重視常識、規範、規則、規定、風俗習慣……。

這些人會試圖讓自己去配合、適應外界的人事物。因此,比起重視自己的內心、想法和心情,他們認爲思考和知識更加優先。

計較得失或勝負的意識,也源自於這種他人中心的心態。藉由比較、競爭來分出優劣和強弱,也是從這種他人中心的意識當中產生的。

如果自我意識的目光朝向他人和外界,想當然的,對於自己所看到的人事物,你也會漸漸變得沒辦法瞭解自己究竟是怎樣的感覺,到底抱持着怎樣的心情和想法。

(本文摘自《在乎別人,是對自己的情緒暴力》/方言文化)

【作者簡介】

石原加受子

心理諮商師。提倡「自我中心心理學」的All Is One心理諮商研究所負責人。日本諮詢學會會員、日本學校心理衛生(mental health)學會會員、日本療愈紓壓協會(Japan Healing Relaxation Society)前任理事、獲日本厚生勞働省認證的「創造健康與生存價值」顧問。

獨創將思考、情緒、五感、想像、呼吸、聲音等加以整合的心理學,針對問題解決、生活方式、人際關係、親子關係等舉辦講座、團體會談和諮商。

着有《放棄吧!那些讓你疼痛不已的堅持》(大好書屋)、《其實,我們都寂寞》、《擁抱脆弱,你會更堅強》(時報出版)等多本暢銷書。累計銷量超過150萬本。

譯者簡介】

駱香雅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碩士。曾任職於知名日商公司及流通產業,現爲專職譯者,從事商業、科技、法律等領域翻譯工作,期許自己熱愛生活、樂於工作,時時感恩與感謝生命。

目前譯作包括有《剛剛好的不努力》、《生酮抗病醫囑書》、《劃出善良底線,好相處,更能獨處》《用對情緒,可以幫自己療傷》(方言文化)、《剛剛好的半獨居生活》(天下生活出版)、《懂做人到處有貴人》、《低慾望社會》(天下文化)、《門診護士的煩惱》(合記圖書)、《最理想的住宅格局教科書》(採實文化)等。

《在乎別人,是對自己的情緒暴力》(圖/方言文化提供)

《在乎別人,是對自己的情緒暴力》/方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