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陸攻陷後 韓國爆3驚人鉅變!謝金河曝韓媒贊臺灣這一點

謝金河表示,昔日臺灣人非常祟拜南韓,如今韓媒反而羨慕臺灣。(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中韓兩國在2015年簽訂FTA,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在這8年時間,南韓發生三大變化,與大陸貿易從順差變逆差,去年臺灣人均GDP小贏南韓,三星獲利急降被臺積電打趴;昔日臺灣人非常祟拜南韓,如今韓媒反而羨慕臺灣。

謝金河在臉書發文指出,南韓把中國當成一個巨大又具潛力的市場,經過漫長的協商談判,中韓兩國在2015年簽訂FTA,有22個產業,9成以上產品免關稅,南韓民衆雀躍,而和南韓一向處在激烈競爭的臺灣則如喪考妣,而在這個前後,臺灣又爆發反服貿抗爭,當時很多政治人物都站出來說臺灣自掘墳墓,總統馬英九都說重話。

他說,當年臺灣媒體也出來示警:中韓FTA,臺灣玩完!中華經濟研究院出具報告更直指臺灣十年玩完!產業界一片悲鳴,有人認爲爲爲臺灣造成百萬失業,絲襪業更說坐着等死!中韓FTA像是一把大刀,殺到家門口!臺灣產業界剉咧等。

謝金河提到,在那個時候,韓流襲臺,我們最喜歡說:韓國能,臺灣不能!臺灣人非常祟拜南韓。不過這個情況現在出現很大改變,南韓媒體最近反而羨慕臺灣,去年巴菲特相中臺積電,韓媒都在質問巴菲特爲什麼不投資三星?他們也質疑ASML投資臺灣的金額是南韓的4倍。高壓力的南韓也回過頭來欣賞臺灣的生活模式。

謝金河分析,從2015年迄今,南韓發生了什麼變化?首先中韓FTA從糖衣變毒藥,2018年南韓貿易順差556.4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紀錄,但此後遂年下滑,19年289.74億美元,20年236.8億美元,21年294.9億美元,去年出現13年首度逆差,金額達472億美元,能源、糧食進口造成逆差是原因之一,但真正的核心是中韓貿易的逆轉,短短4年間,中韓貿易從順差變逆差,而且從去年起,這個逆差不斷的加大。

今年首季,南韓對中國逆差78.39億美元,已經超越澳洲、沙烏地阿拉伯,成爲南韓最大逆差國。中韓FTA簽下後,南韓以爲得到中國大市場,可以全面攻陷中國市場,現在剛好相反,反而中國產品挾低關稅之利,攻陷南韓市場,中國的化工材料、個人電腦、電池、工具機等全都大軍壓境。

再來,2003年起,南韓人均所得開始超車臺灣,最慘的時候,臺灣慘輸一萬美元以上,到去年雙方又拉平,以美元計價,臺灣還小贏南韓一些,這是一個很大的轉折。

謝金河說,最重大變化是,同樣都有護國神山角色的三星,這兩年獲利急降,三星電子首季營業利益6000億韓元,臺積電淨利是2069.9億臺幣,換成美元,三星4.52億,臺積電是67.64億,去年第四季臺積電是2959億臺幣,三星是2700億韓元,雙方的差距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