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 “貓爪杯”是怎麼煉成的?

作者 | 孟倩

出品 | 本站科技《知否》欄目組(公衆號:tech_163)

不知道星巴克是否預料到,貓爪杯能火成這樣。

2月26日,“貓爪杯”在星巴克門店正式發售,這成了星巴克的又一營銷神話價格飈到四位數、凌晨開始排隊、不惜大打出手、聖盃之戰……

“貓爪杯”火了之後,星巴克兩次官網預售,開售即被搶空。

毫無疑問,星巴克的“貓爪杯”成爲“貓咪經濟學”領域的成功代表作,但其背後的製作工藝又是怎麼樣呢?

這款“貓爪杯”設計風格可愛有趣,杯子顏色爲櫻花粉,在這初春格外吸引人,而最吸引消費者的還屬其內壁肉嘟嘟的貓爪,只要將牛奶倒進去,杯子內部就會呈現出一隻白嫩的貓爪爪,着實令人喜愛不已。

製作流程是怎麼樣的?

這樣一款貓爪杯,已經被各種曝光是如何製作的,很多專業人士,甚至工廠內部人員都紛紛上場解答。

其實“貓爪杯”製作起來並不難,貓爪杯的製作工藝屬於燈工玻璃方法,並非大衆通常理解中的玻璃杯的製作工藝。

玻璃燈工是玻璃管基材,在專用的噴燈火焰上進行局部加熱後,利用其熱塑性熱熔性進行彎、吹、按、焊等加工成型技術。是玻璃儀器玻璃製品如玻璃溫度計保溫瓶燈泡注射器、安瓿、管制瓶、電真空器件等生產中二次熱加工的成型手段。

也就是說,貓爪杯和保溫瓶,燈泡等日常用品的製作工藝差不多!

“貓爪杯”其製作流程主要分爲內層製作、外層製作和內外結合三個步驟

內層製作:內層製作其實是關鍵,首先將玻璃進行高溫軟化,然後進行分割,這個過程被稱爲拉絲,之後熔融玻璃落入一個模具中,做成中空狀,再於另一個模具中通過工業用氣吹成所需要的“貓爪”形狀,做好內層玻璃。這裡面談到的“吹”,都是用嘴吹,等到玻璃被燒軟化後,放到模具裡用嘴吹,就可以吹成貓爪的形狀,其實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吹糖人的基本工作原理也類似於此。

外層製作:外層玻璃製作其實相對來說簡單很多,和普通的杯子差不多,但區別在於也是需要燒製來定型,相對來說形狀規則很多。

內外結合:最後內層和外層需要結合在一起,才能成爲貓爪杯。這一步則需要“上猛火”!雙層玻璃杯製作工藝的核心是嵌套,兩層玻璃能夠融合在一起則需要用摩擦力“拿捏”住內外層的玻璃杯。做到大杯套小杯(內層套外層),用高溫燒融杯口處的這兩層玻璃,逐漸熔融結合到一起。

當然這幾步重要事項完成後,仍需要將外層玻璃分離,進行底部平整,最後仍需要回火處理。

製作難點在哪裡?

如果是普通的敞口杯,正常放置時上大下小,那製作起來可就簡單了,直接模具衝壓就搞定。然而,貓爪杯的內層玻璃是貓爪造型,是“臀圍”比“腰圍”更大的有誘惑力的窈窕身材。如果用衝壓倒模的話,做好了貓爪造型,但是會沒辦法把模具抽出來。所以貓爪杯的製作就需要更爲高超開模技術,需要在“吹”的時候更有技巧,否則還容易爆炸。

製作成本多高?

據專業人士透露,在“貓爪杯”的製作過程中,最大的成本是開模,如果產量大的話,也就是幾十元的成本,甚至可以更低。內層粉色玻璃價格很高,外層透明高硼硅玻璃肯定也比普通玻璃要貴。但遠遠不到上千元啊!

除了星巴克,還有地方能買到嗎?

說實話,星巴克的品牌和設計是這款杯子最終能賣到千元的根本原因。雖然將貓作爲造型來設計杯子並不少見,但如星巴克這般有創意的品牌不多見。

據查詢,目前星巴克對貓爪杯並無專利,因此這也引發了全網模仿貓爪杯售賣的情形。星巴克方面對此表示,雖然因爲貓爪杯熱銷而“受寵若驚”,但對於目前網絡上炒買的行爲卻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提示消費者“謹慎購買”。

在魚龍混雜的互聯網上,花上千元買一款假的“貓爪杯”恐怕並不值得。

“貓爪杯”有啥問題?

網友雖然喜愛這款“貓爪杯”,但也紛紛進行了吐槽,一是容量太小,很容易溢出,二是不好清洗,尤其是內層玻璃:不規則的異型杯底,造成了液體留存的死角,着實加大了清洗的難度。

所以小編再次提醒,廣大消費者購買時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要盲目追風哦!

本站科技《知否》欄目,好奇世界,與你一起探索未知。

關注本站科技微信號(ID:tech_163),發送“知否”,即可查看所有知否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