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整風的觀察及給臺灣的省思

劉性仁

自習近平上臺以來,對於整風采取一連串的措施;而對於因個人主義產生四風(形式、官僚、享樂、奢靡風)也雷厲風行地進行整飭,除了顯示新人新政及重視檢討及正視問題外,其所帶來的影響恐怕更值得留意。

這一連串的動作,除了道德教育呼喚外,從上而下的教育與學習、自我批評和宣傳,更重要的恐怕是如何監督;有些人從思想控制的角度切入,產生不同的解讀;但無論如何,習近平的整飭總是朝向人性正確光明面着手,但成效如何?恐怕尚須觀察。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到武漢考察,他捲起褲腿、自己撐雨傘。(圖/取自新華視點微博)

整風對於大陸當局來說,習近平在中紀委會議上強調「老虎蒼蠅一起打」、「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裡」的反腐宣示,對大陸經濟消費與經濟確實產生一部分影響,更可怕的是轉爲檯面下的非法交易活動;故財產透明及建立財產公開申報制度,把個人與親屬資產狀況覈實公佈於衆,或許是遏制幹部利用職權藉勢藉端的重要防腐手段。

體制內來說,中紀委的角色相對重要,儘管王岐山提出「絕不允許公開發表同中央決定相違背的言論、絕不允許『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以及絕不允許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三個絕不允許」;也加強對「裸官」之監管,但由於大陸當局公權力相對強大,使得易於產生貪腐的機會,而使黨風敗壞。再加上訊息不夠公開、監督機制不夠完善,使得往往形成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情況,不斷地宣傳黨風及四風整飭,成效卻未必顯著。

中國大陸當務之急應加強彌補體制障礙和制度漏洞,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發展,透過規範,儘速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權力運行機制和監督機制,完善中共黨內反映制度;對於重大決策必須徵求意見,落實黨內民主決策制度及公開報告制度,落實問責制,建立健全失誤糾錯機制。如此,整風方能發揮效果。

中國大陸正在進行體制的改革與轉變,或許速度不易察覺,但改變確實發生;一連串的司法改革動作,就可看出端倪。中共對於整飭黨風及四風是否能堅持到底?做到何種程度是外界觀察的指標;嚴格遵守,執行制度沒有例外往往面臨相當大的考驗臺灣近來發生的關說事件就是一種掙扎,執行制度沒有例外正是人性中的天人交戰。

總之,「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是一種由上而下黨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但這種呼喚,能否得到大衆的共鳴,而不淪於口號,黨的「純潔」確實重要,但如果像臺灣的馬英九主席般的潔癖,其結果並沒有得到民衆高度的評價,這正是其中的弔詭之處,水太清則無魚。

職是之故,整風後面的清黨,清除黨內作風之弊、行爲之垢來一次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可能也未必得來掌聲,反而得來既得利益者的反撲,這其中的分寸值得深思,「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是大陸整風的目標,但又何嘗不是人類社會的理想情況,杜絕貪腐關說,看似容易但執行卻相當困難,從歷史中學教訓,任何整風運動要成功,必須要有羣衆的支持,大陸如此,臺灣又何嘗不是如此?得不到民衆支持的整風,反而惹來一身罵名,來自各方的障礙與阻力若不設法解決,整風恐怕仍是遙遠的夢。

●作者劉性仁,北市,博,中國五權憲法學會成員。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討論與聲音,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