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經濟脫鉤、數位貨幣發展 人民幣挑戰成非美元貨幣新霸主

中國大陸放任中美關係惡化有利人民幣國際化。(圖/pixabay)

記者吳靜君臺北報導

行政院院長、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沖今(4)日發表《美中經濟脫鉤,誰是非美元霸主》一文談論在中美關係緊張、經濟脫鉤全球必須發展非美元貨幣清算體系,以中國大陸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非美元清算潛力、以及發行數位貨幣來看,人民幣很有可能成爲非美元貨幣的新霸主。

美元的霸權地位源於1944年的佈列登森林協議(Bretton Woods Agreements),將美國黃金連結,隨時以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才變成國際交易中主要的交換媒介儲備貨幣。雖然1973年美國翻臉停止美元兌換黃金義務,使該協議基礎瓦解,但優勢仍存在至今這就是「美元特權」;2009年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倡議,各國要共創主權的儲備貨幣SDR(特別提款權)暗示美元佔大家的便宜。

美國長期寬鬆政策 各國來買單

美國聯準會今(2020)年6月的資產負債表相較於2018年淨增加三兆美元,總資產達7.14兆美元,買入政府債券達4.17兆美元顯示去年一年,聯準會買入政府債券達兩兆美元買入政府債券來實施QE;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前些日子專題演講時,宣佈Fed對貨膨脹目標將採取前所未見「平均」方式計算,願意容忍通膨超過2%的目標、也會維持低利率,暗示透過QE讓美元貶值減輕其債務,相對將影響其他國家的經濟,許多國家一直想要擺脫美元的影響力

▲行政院前院長陳沖。(圖/記者吳靜君攝)

中美從2018年從貿易戰、科技戰、軍事外交戰到貨幣戰,再加上香港國安法問題,中美雙方緊張氣氛加劇;美國總統川普也提到,美中經濟可能全面脫鉤,如果成真全球貿易可能發展非美元清算體系,誰會是未來非美元清算的霸主?歐元?人民幣?英鎊或日圓?陳沖說,或許中國大陸放任中美關係惡化有利人民幣國際化?

在超主權的儲備貨幣未出現之前,誰具有非美元清算貨幣的潛力,就要看誰作爲全球貿易計價幣別戰比高,纔會衍生以該幣別作爲結算、支付清算系統、交易、外匯儲備系統。

中國大陸更積極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從一帶一路、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被納入國際貨幣基金SDR併成立亞投行等大戰略架構逐漸形成人民幣國際化藍圖;尤其推動數位人民幣,人行率先試點發行數位人民幣,搶在全球央行前應也是推動及強化人民幣國際化的一環。

▲數位人民幣。(圖/CFP)

數位貨幣 中國大陸率先試點、態度積極

尤其是推動數位人民幣,今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率先試點發行數位人民幣,搶在全球央行前,應也是推動及強化人民幣國際化的一環。

提到央行推動數位貨幣,其他國家也相當積極包含歐洲、日本加拿大等;就連美國原本也沒有太熱衷也轉向積極面對,美國商品交易委員會(CFTC)前主席J.Christopher(Chris)Giancarlo也籲發行「數位美元」,有助鞏固美元霸權地位。

今年G7包括美、英、德、法、日、意、加9月高峰會也同意,央行發行數位貨幣並討論數位貨幣問題,其中也將中國大陸「數位人民幣」作爲國際性結算手段推廣的情況、國家掌握用戶購買歷史、個人資訊的風險等列入討論議題內。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中國人行已經申請84項與數位貨幣有關的專利,在中美科技戰分別祭出技術出口限制令後未來全國央行數位貨幣領域正在進入激烈的競爭狀態。

陳沖說,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加速各領域數位轉型,數位貨幣也不例外,人民幣已經開始試點發行,誰會是非美元霸主?各中央銀行都面臨法定數位貨幣發行問題,未來會是全新金融風暴改變,美元霸權的地位是否因數位發展而受影響,也要看未來二大經濟體是和還是繼續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