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倫入考題---談流行文化的深度問題

新石

最近有空臺北大學同學同學會,剛好「史學大師--錢穆先生故居「素書樓」已經開放許多年了,趁着回學校機會,走進了這個傳說隱秘的地方

之所以說傳說隱秘是因爲這個地方,我們當學生的時候向來只聞其名,不見其人,只知道有一個史學大師住在這裡面,沒在學校任課,反而到文化大學授課,一直到我們畢業爲止,大部份的學生連錢穆大師的一面都未曾見過。

這使得我想到流行文化和歷史文化之間的落差,很多人知道周杰倫歌曲,可是他們不見得知道一些古今中外對於文化歷史、社會哲學貢獻的人,我並不是反對流行文化納入社會羣體需要去認識瞭解的知識範疇裡面,而是覺得除了人氣指標以外,納入社會羣體需要去知道的知識範疇,至少是需要時代時間的驗證,或是具備某一種經得起時間考驗歷史感,這也是我對於流行文化因爲人氣或媒體影響力開始在社會羣體的知識系統攻城掠地的擔憂。

不管是周杰倫入考題、或是五月天主唱阿信成了公視董事,或許他們所帶動的影響力不容小覷,他們或許唱出了代表他們那個時代普羅大衆心聲,在這些心聲或影響力還沒有沈澱之前,就急着把他們推出代表知識或文化的代表會不會太急了些,還是我們對於社會文化的理解,只能從現狀表面或當下所顯現出來的東西來立即性判讀,並沒辦法有一種長遠沈澱的時間感來過濾篩選,淺度且立即性的滿足是達到了,可是對一個文化人事物的深刻理解或詮釋就不見了!現在流行的和傳唱千古的在當下都看不出來,而我們要精選出來的變成人類社會共同的知識資產是即時商品還是長賣商品,這或許頗值得我們深思熟慮一番。

知識累積了人類共同的文化資產,能成爲知識應該有一個門檻纔對!不是流行文化當道,凡是流行文化就能成爲一種普偏性的知識,只是這篩選從何而來?當媒體廣告用催眠的方式,設定了我們的消費行爲和學習知識的範圍或方式,我們其實也沒有很多的選擇。

這一代的年青人應該是最有發展的一代,因爲知識普及資訊的爆炸,想看想聽各式各樣的知識理論、要踩着什麼樣的偉人肩膀都可以,簡直可以說是戰國時代諸子百家、齊放爭鳴的翻版,可是事實上並不然!當我看到所謂的相親節目,一個男生因爲喜歡讀書而被一羣女生拒絕的過程,很感慨地發現,這是一個重視外在、輕視知識,甚至反智的社會,可是這樣的社會真的有比較好嗎?

唐太宗魏徵過世以後,很感慨地說出:「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身處在這樣的時代,到底要以什麼爲鏡呢?以媒體爲鏡?以專家爲鏡?以外在流行文化爲鏡?可惜魏徵已經掛了!不然搞不好他知道怎樣回答這個問題

作者新石,宜蘭,國小教師。簡介表示,這個世界應該更好,所以就把想像的世界透過文字寫出來,只要大家相信這個閒居偶得的一點小小觀念或想法有成真的可能,這個世界就會慢 慢改變,這就是他的初衷--分享自我、改變世界,至於自己只不過是一個人,一個充滿想像浪漫的讀書人,似乎是嬉笑怒罵,卻是虎嘯龍吟,如果以詩來言志就 是:「漫步田光一畝間、前塵往事在眼前、風流瀟灑不敢問、特立獨行一片天!」。本文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文章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