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開博物館策展!中研院推出民衆參與平臺

透過中央研究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策劃的「研究.疫文化」線上展,可一窺不同社會文化面對疫情的迴應之道。(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提供/林志成臺北傳真)

今(18)天爲國際博物館日,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首度發佈「開放博物館.參與」平臺,打開專屬博物館的策展界限,提供民衆自由進行典藏、策展,構築自己的數位博物館。

繼去年「博物館開放中」活動大獲好評,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與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今年再度攜手,號召國內典藏機構共襄盛舉,推出「挖寶挑戰」活動。包括中研院各館所在內的22家博物館、美術館及研究機構等,運用「開放博物館」平臺,打造18個線上展覽,並新增逾1萬7400件珍貴藏品,開放民衆隨點隨看。

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表示,疫情當前,策展與觀展方式已與過往大相逕庭,「開放博物館」運用數位技術彙集與轉譯研究材料跨學科跨媒體,遊走虛實之間。希望能從與中研院各館所合作經驗出發,擴及與外部跨界合作,藉此強化、互補策展模式與觀展經驗,使其不受地理時空限制。

此次推出的線上展覽面向多元,橫跨生態藝術歷史,甚至熱門社會議題。從甲骨文歷史文物中的動物景觀,到透過電子顯微鏡與3D建模技術微觀蔬果種子;從早期電影攝影機風華滄桑,到畫家張大千作曲家蕭泰然、導演李行等的藝術之旅,再到地方著名交趾陶瓷工藝、在地博物館文化,以及白色恐怖時期「不義」空間歷史所延伸之二創,精彩可期。

中研院表示,目前最爲人關心的疫情亦入展,從臺灣的新日常到異國的疫文化,從衛生紙之亂到口罩新時尚,從末日感和陰謀論信仰力量,藉此探索我們所處的「疫世界」。

策展不再是博物館的專利。「開放博物館」的長遠目標之一是讓社會大衆在數位世界實現博物館夢。因此,此次更特別推出「開放博物館.參與」平臺,開放國內外民衆上傳藏品,並可結合「開放博物館」的所有開放典藏,運用敘事模組時間軸故事地圖等,進行數位策展。

中研院表示, 未來數位文化中心亦將利用參與平臺,加強館際校際合作,搭配教育課程、地方館所的推廣活動等,帶領民衆透過典藏、策展,線上參與博物館內容知識之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