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出沒注意!聞了就知道不一樣的書店:舊香居

文/黃鬱棋

香居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呢?它座落在師大附近的龍泉街,與文人最常出沒的「溫州街」相鄰;走進舊香居,你立刻就會明白它爲什麼叫作「舊香居」;它的佈置懷舊、書也懷舊,最重要的是,六年級老闆吳雅慧吳卡密)是一個天天與舊書爲伍的現代人,許多文人作家會悄悄滲透進書店假裝自己是遊客

▲舊香居臺大店擺設。(圖/翻攝自舊香居粉絲團

由於我在上一篇<黑框星巴克就是「小確幸」?臺灣文青的黃金十年>當中提到了一間書店,或許對「文青」而言算是很經典的書店:舊香居。之所以會提到這家書店,主要是因爲3年前我在聯合文學實習的時候,與它有一面之緣。當時的主編順聰大哥帶我們去舊香居師大店參觀,並且一邊介紹。「很多作家會在這邊出沒,等等可以注意看看有沒有認識的人喔。」當時聯合文學正打算做一箇舊香居的專題。(第297期《舊書摩登》 2009年7月號)

還記得一走進舊香居,我立刻知道自己來到了一個「從來沒來過的地方」。爲什麼這麼說呢?假設你去過金石堂,再去誠品的時候你會對它的「現代感」或多或少有些熟悉;如果你去過重慶南路的書店街買參考書,你會發現,賣參考書的書店它的空氣又是另一種氣味

▲首批限量十萬份的「獨立書店地圖」。(圖/翻攝自舊香居粉絲團)

舊香居就是這種,我活了20年卻沒聞過的氣味;或許是因爲平日很少接觸舊書,第一次進去就備感新鮮。其實舊香居的「舊書實力」其來有自,早在七O年代,舊香居女主人吳雅慧的父親吳輝康經營過「日聖舊書店,九O年代遷址後改成專賣字畫的「舊香居藝術中心」。

▼聯合文學的舊香居專題。(圖/翻攝自舊香居部落格)

當時走進舊香居,莫名其妙期待看見作家舒國治先生,他的《門外漢京都》頗受我喜愛;不過後來沒有見到,唉呀,這果然要碰點運氣。(結果我在聯合文學出版社卻意外見到了)女老闆吳雅慧在舊香居的粉絲團這麼說着:「文化的底蘊實繫於書,我們深信古舊書店的存在,正是衡量一個社會文化水準尺度。」

舊香居與其他書店最大的不同點在於:舊書多、客人識貨、她們也不以獲利爲導向。一般連鎖書店必須依賴「以量取勝、壓低價格或打折」來賺錢,而臺灣的獨立書店普遍「不好經營」,因爲在數量上比不過連鎖書店或網路書店,價錢根本壓不低,只能靠店家特色、辦活動來吸引顧客上門。相較之下,舊香居擁有比較獨特的客羣,且聲名遠播,2012年還開了一間臺大店。(新生南路三段那間)

我不是文人,恐怕只能說到這邊;想知道得更深入,建議實地走一趟,聞聞看「舊書店」與「連鎖書店」的味道哪裡不一樣;運氣好的話,還能碰到作家喔。

【舊香居相關資訊

經營項目:文、史、哲、藝術、古舊書、文獻資料名人信札書畫

師大店:臺北市大安區龍泉街81號 (02)2368-0576

興隆店:臺北市興隆路三段162號 (02)2239-0988 臺大店:臺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88號2樓之1 (02)2364-8739 營業時間:(週一公休) 13:00-22:00 (臺大店營業時間:14:00-20:00)

作者黃鬱棋,年輕的老屁股,ETtoday新聞社羣編輯代號KK。本文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