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就職演說 工總:能源政策能採取務實而開放的態度

工總指出,賴總統就職演說提出「前瞻未來,智慧永續」、「競逐太空,探索海洋」及「佈局全球,行銷全世界」三大產業發展方向,與工總近年白皮書提出的建言方向一致,表示肯定。

工總表示,人工智慧技術在製造業的應用可以提高製造業的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產品質量和靈活性,進而增強企業的競爭力。藉着人工智慧高度學習力,有助解決傳統產業技術人才青黃不接、人才不足的問題。然而,國內產業數位轉型存在着落差大、滲透力不足的問題,如何普惠至傳統產業,使老幹重發新枝,煥發生命力,是新政府平衡產業發展落差,追求包容性成長應積極思考的問題。

2050淨零碳排是我國追求的目標,工總表示,產業界也願意積極配合,惟碳費開徵牽涉層面甚廣,且影響產業權益甚鉅,產業界對此莫不屏息關注。依政策所示,碳費徵收目的在促使業者加速減排,但若配套不合理或不完備,勢將影響產業實質減碳的意願,並對經濟產生重大沖擊。目前碳費設計仍有許多不足之處,相關子法草案及部分議題也未獲得各界共識。鑑於目前提出的碳費徵收方式,有損及經濟面及國際競爭力之虞,產業界呼籲,這個議題應提高到行政院層級協商研議,並與產業進行充分溝通,在未凝聚共識前,不能貿然實施,唯有讓企業有足夠時間準備因應對策,才能減緩對產業的衝擊。

工總表示,全球供應鏈重新佈局的時代,政府和產業界必須緊密合作,才能面對新的挑戰。賴總統的「國家希望工程」主張提升產業競爭力,協助產業立足臺灣、佈局全球、行銷全世界,讓臺灣成爲經濟日不落國。工總已經和經濟部透過「亞太產業合作平臺」,協助企業佈局新南向國家。建議未來政府應擴大協助產業深化重點市場的經營,確保臺灣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優勢。

工總指出,賴總統重視供電穩定對社會及產業界的重要性,提出推動第二次能源轉型,發展多元綠能、智慧電網,強化電力系統韌性的政策方向,與產業界確保低碳穩定的能源供應的期待相符。當前核能發展不斷進步,國際對核能的看法也有改變,期盼政府對之採取務實而開放的態度,不將核能摒除在國家電力配比之外。

在維持穩定和平的兩岸關係上,工總表示,臺灣多數民意支持,是臺灣當務之急。兩岸應儘快恢復有序交流,例如可從放寬大陸專業人士來臺開始。另外,在兩岸政府仍無法恢復正常交流協商之際,政府的當務之急,可委託公協會、智庫等單位,積極前往大陸臺商投資集中的各個區域,一方面瞭解臺商更爲真實的投資經營狀況;更重要的是,就符合臺灣未來發展藍圖的特定供應鏈,制定全盤產業鏈招商計劃,以積極主動態度,前往大陸引導相關臺商回臺,或進行臺商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