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從能源政策跳脫意識形態束縛

旺報社評

氣候變遷全球領袖視訊峰會」代表美中在激烈競爭的同時,開啓了共同對抗氣候變遷的機會之窗。對臺灣而言,反映的卻是極端意識形態下的錯誤政策,使臺灣自陷於能源、環保、發展泥沼之中,當各國紛紛提出更具企圖心減碳目標時,我們卻堅持火力發電,兀自孤立在國際主流之外。

跳脫對立在競爭中謀合作

臺美關係固然堅若磐石,但在涉及雙方重大實質利益的環保、氣候議題上,缺乏實力與決心的臺灣,將不會出現在美國決策的「雷達幕」上;美、中兩大強權可以跳脫地緣政治分歧及價值體制對立,在競爭中共謀合作,臺海兩岸爲何不能比照同樣模式,創造符合雙方利益的合作環境與機會。

美國前總統川普片面退出《巴黎氣候協定》,重創美國全球領導地位新冠肺炎大流行的慘痛教訓,讓美國人重新選擇民主黨執政。全球對共同因應地球暖化造成的極端氣候已形成高度共識,拜登總統宣誓就職當天就簽署行政命令,重返《巴黎協定》,現在更以氣候變遷作爲「美國回來了」、恢復美國領導地位的發起點。

在一系列雙邊、多邊及區域外交出擊之後,有40多國元首出席的氣候峰會將是拜登重振美國威信重整世界新秩序試金石,其中最大的挑戰與壓力當屬中共的態度。美國氣候特使、前國務卿凱瑞一再說明,氣候變遷是「獨立出來」的問題,必須予以「區隔化」,就是希望美、中其他方面的對抗不要破壞罕有的合作機會。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兼顧世界趨勢及中美分庭抗禮形勢,確定出席拜登主持的峰會,但他先與德國總理梅克爾及法國總統馬克洪舉行三邊視訊峰會壯大聲勢,強化中方的談判地位。美中戰略競爭「鬥而不破」,習近平出席峰會,但刻意在美、歐間取得平衡,維持獨立地位,擴大運作、操控空間,使得這次氣候峰會充滿地緣政治下強權對峙的色彩。

會前,雙方不點名地互相叫陣,習近平先在「博鰲論壇」開幕式中喊話,「世界要公道,不要霸道大國要有大國的樣子,要展現更多責任擔當」;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則發表公開演說指出,假如美國無法領先再生能源革命,很難想像在與中國的長期戰略競爭中,美國可以勝出。顯然氣候變遷已成爲兵家必爭之地,美中雙方都有難以承受之重,其影響力更是超越強權對抗,對人類長期對抗氣候變遷都將有深遠影響。

減碳目標與國際社會脫節

除了政治姿態、宣傳攻勢外,各國在峰會中必須提出更具野心、可信度的承諾與方案,習近平去年在聯合國大會上已宣佈要在2060年達成「碳中和」的目標,美國也提出2030年前碳排放量比2005年減少50%,2050年達到碳中和目標,一般預期,爲爭取國際認同及更大主導權,美、中很可能利用峰會時機提出更積極的目標。

令人憂慮的是,民進黨政府爲《美日聯合聲明》強調臺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而雀躍不已,但面對攸關人類永續發展的氣候變遷卻銷聲匿跡,除了外在因素,最大的危機來自內部。全世界127個國家已宣示2050碳中和目標,臺灣還在抱守過時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僅要求2050年排碳至少減到2005年的一半,與國際社會完全脫節,除空泛表示努力之外,根本無法提出具體的目標與承諾。「非核家園規畫的2025再生能源佔發電比重20%已證明是美夢一場;「珍愛藻礁」及「重啓核四」公投象徵了民進黨的能源及環保政策完全破產;全球開徵「碳關稅」勢在必行,政府束手無策,最後惡果將由業者及全民承擔。

白宮形容此次氣候峰會是前進11月《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第26屆締約方會議的里程碑,民進黨政府一步一腳印跟隨美國,美方也承諾協助擴大臺灣的國際參與,但在美國主辦的氣候峰會上臺灣仍是一籌莫展,這對民進黨政府是嚴厲警訊,美方的「一中政策」及臺美「非官方」關係原則限縮了臺灣的參與空間,除非厚植實力地位,以務實、靈活手段維持美中臺三邊關係,否則臺灣終將是美中戰略競爭下的棋子。(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