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種錯誤飲食法致「假性飢餓」 外食族1風險要當心

營養師劉雅惠表示,造成假性飢餓的可能原因,包括吃飯不專心、狼吞虎嚥、纖維不足、攝取過多高升糖食物、水喝太少等。(示意圖/ Shutterstock)

明明正餐正常吃,爲什麼卻還是嘴饞?恐怕是陷入「假性飢餓」的情況。營養師劉雅惠表示,造成假性飢餓的可能原因,包括吃飯不專心、狼吞虎嚥、纖維不足、攝取過多高升糖食物、水喝太少等;其中,纖維不足就是外食族最常發生的問題。唯有透過改變平常的生活習慣跟飲食方式,才能克服「假性飢餓」,從而避免埋下健康隱憂。

營養師劉雅惠在臉書專頁發文,說明造成假性飢餓的5種錯誤飲食方式:

1、吃飯不專心:劉雅惠表示,一邊做事一邊吃飯,容易忽略飽食中樞所發出的訊號;因此,專心吃,好好對待食物,才能接收到吃飽的訊號。

2、狼吞虎嚥:劉雅惠說,吃飯後會減少胃分泌飢餓素,並帶來飽足感;而飽足感訊號傳遞的時間大約20分鐘,吃得太快容易讓大腦來不及收到訊號,造成攝取過量。

3、纖維不足:劉雅惠指出,外食族最常發生,平常三餐飲食高油、高澱粉、低纖維,造成不均衡的飲食型態。充足的纖維可幫助維持飽足感,避免飢餓發生。

4、高升糖食物:劉雅惠解釋,過於精緻的食物,如蛋糕、甜點,易讓血糖快速升高,誘發胰島素大量分泌,快速降低血糖;當血糖低的時候,就會感覺到餓,這時候又會想再吃能夠升血糖的食物,而產生惡性循環。因此要選擇原形的食物,增加飽足,避免血糖震盪。

5、水喝太少:劉雅惠建議,維持每天飲水量至少30ml/kg,尤其在餐前喝水,幫助增加飽足感,抑制食慾。可在自己環境周圍擺放水瓶,提醒自己看到水就要喝。

劉雅惠表示,只要改變平常的生活習慣跟飲食方式,就能克服假性飢餓,建議應做到,專心吃飯、用餐時間至少20分鐘、增加蔬果量、選擇原形食物及隨時補充水分等正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