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營造業重大職災 死亡率91%

北市違反職業安全案件中,營造業佔75.8%最多,圖爲臺北市一處工地發生工安意外。本報資料照片

重大工安意外往往非死即傷,北市5年多來營造業已有69件重大職災案,死亡計有63人,罹災死亡率高達91%,議員質疑勞工的安全衛生教育訓練不足。北市勞動局坦言,未實施安衛教育的原因是缺工之下,工人流動率高,但只要發生2件以上重大職災,就會被列管1年,每半個月去檢查1次。

北市民國107年至112年9月底,發生9804件違反職業安全案件,其中營造業7439件佔75.8%最多,臺北巿今年10月,短短1個月內,發生2件工地勞工墜落死亡。

議員汪志冰統計,重大職安事件,107年起,臺北巿共發生101件、死亡人數85人、傷者22人,罹災樣態以墜落計43件排名第一,其中營造業69件佔重大職災68%,死亡人數、死亡率均高,名列各行業榜首,竟有22件沒對勞工安排安全衛生教育訓練,甚至有知名的工程公司連續2年發生4起不幸死亡事件。

汪志冰說,依職業安全衛生法第32條、職業安全衛生教育訓練規則第17及19條規定,營造業勞工須受6小時安全衛生教育訓練,每3年再接受3小時教育訓練,部分業者視法律於無物,漠視勞工生命安全,連最基本的保障都沒有,有的甚至脫產逃避賠償,對痛失至親的罹災家屬情何以堪。

勞動局長高寶華表示,勞工教育訓練非常重要,營造業常常生死一瞬間,發生職災第一名是墜落,第二是感電,針對預防墜落,業者會提供安全措施例如套環,但在高空作業移動時,常因強大,移動到隔壁時,只有一秒鐘沒有扣,就會掉下去,也有業者沒有提供安全措施,造成嚴重傷亡。

勞檢處長樑蒼淇指出,僱主依法須先對新進勞工安排3至6小時教育訓練,未實施偏高的原因是流動率高,尤其這幾年因營造業缺工,以及中南部大量的科技廠房興建,勞工往中南部工作,以致臺北市很多是新進勞工,僱主沒有施以教育訓練。

樑蒼淇指出,北市105年首創職安卡,以解決流動性勞工職安問題,推出後中央也仿效推出臺灣職安卡,勞工教育訓練,從107年到現在已經在改善中,北市積極要求辦教育訓練,還推出「1小時護1生」,若發現工地勞工意識不足時,會去現場1小時的教育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