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有謝廣坤 南有蘇大強 哪位父母最奇葩?

《都挺好》蘇大強

鄉村愛情》謝廣坤

《我的前半生》薛甄珠

《歡樂頌》樊勝媽媽

《我的老爸奇葩常寶童

京報3月27日報道 前日,電視劇《都挺好》在浙江衛視、江蘇衛視收官。蘇大強患上老年癡呆症後“被洗白”,終於意識到對兒女的虧欠,卻逐漸喪失記憶。蘇明哲回到美國生活蘇明成前往非洲工作前向明玉道歉;而明玉爲照顧蘇大強辭去了工作。這部反映原生家庭尖銳代際矛盾的作品,最終選擇了親情的迴歸與和解。但自該劇播出後,從蘇大強衍生出的對原生父母社會探討卻不絕於此。

《都挺好》蘇大強

●奇葩理由

1.拖累兒女。妻子去世後就像喪失自理能力,在兒子家生活卻嫌棄米飯夾生,要求喝手磨咖啡,經常小題大做,搞得兒子兒媳生活一團糟。

2.貪財自私。經常向兒子兒媳討要生活費,還斤斤計較,連買串糖葫蘆都要記在賬上。

3.愛慕虛榮。與老同事比吃、比穿。不顧兒子的生活質量,逼其給自己買一套500萬的三室一廳。

《鄉村愛情》謝廣坤

●奇葩理由

1.自以爲是。沒什麼能力,卻堅持要到兒媳婦的廠子裡當總經理,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過問,搞得工人罷工停產。

2.愚昧。兒子不幸癱瘓,謝廣坤不顧醫學知識,愚昧地逼着兒子過度鍛鍊,導致兒子的病情越來越嚴重。

《我的前半生》薛甄珠

●奇葩理由

1.自私自利。爲了讓女兒釣到金龜婿,不惜拆散女兒閨蜜的愛情。

2.貪小便宜。去女兒家時,一心就想着女兒的昂貴包包和貴婦圍巾,理直氣壯拿走後還四處炫耀。

《歡樂頌》樊勝美媽媽

●奇葩理由

1.重男輕女。把家裡的生活費都給了兒子,強迫女兒爲哥哥還債,不惜讓女兒借錢,還想方設法讓女兒給家裡花錢。

2.兒子出去討債,母親卻怪罪是女兒對哥哥太苛刻,看不到女兒的孝順。

3.自私自利。老伴兒生病後擔心老伴兒去世,僅有的退休金都拿不到了。

《我的老爸是奇葩》常寶童

●奇葩理由

1.好爲人師。經常把所有人都當學生來管,不僅要求自家孩子嚴格遵循自己設計的路線成長,連陌生人家的孩子也照管不誤。

2.古板傳統。已經高中畢業的女兒出去玩,只給三十塊零花錢;還向電視臺舉報《熊出沒》三觀不正。

近幾年,電視劇中的代際矛盾似乎發生了轉變:從水火不容的婆媳關係,進化爲親爹親媽對兒女的道德綁架,甚至有網友總結出“北有謝廣坤(《鄉村愛情》),南有蘇大強”的調侃。越來越多電視劇開始大膽地打破嚴父慈母的美好,掀開中國式原生家庭真實存在的遮羞布。網友對這些奇葩爸媽也是一邊罵,一邊製作傳播其專屬“表情包”等,體現了新時代網民的包容性。新京報總結了近幾年電視劇中的“奇葩親戚圖鑑”,在你眼中,哪位“極品”爸媽最真實?

受衆變化導致婆媳矛盾變原生矛盾

十年前,夫妻矛盾、婆媳關係,一度是家庭劇的熱門議題,《媳婦的美好時代》《當婆婆遇上媽》《雙面膠》等作品都塑造過諸多惡婆婆的形象。十年後,不少都市情感劇卻搖身一變,將上一輩與下一代的代際矛盾,聚焦於原生家庭。例如《鄉村愛情》中自以爲是、自私自利的謝廣坤,便被網友評爲最“作”爹的鼻祖,《都挺好》中的蘇大強不過是後來居上。而《歡樂頌》中剝削女兒,偏向吸血鬼兒子的樊勝美媽媽,同樣將“重男輕女”“唯利是圖”等潛伏在原生家庭底層的不堪,徹底推上風口浪尖

不少業內人士認爲,從外部矛盾轉化爲原生矛盾,主要源於電視受衆羣體的變化。十年前,60、70後的女性觀衆是主要觀衆羣。“這一代人的兒女和兄弟姐妹比較多,女性成家後,大多將心思放在新家庭中,且在處理婆媳關係上缺乏經驗,因此她們對反映婆媳大戰的家庭劇比較感興趣。此外,中老年觀衆也更偏好家長裡短、戲劇化狗血劇情。”一位編劇坦言

但隨着視頻網站崛起,主流觀衆變成了年輕女性,其關注的題材和議題都發生了重大變化。他們更加關注自我成長,以及家庭糾葛對人格的影響。劇評人李星文坦言,重男輕女、親情分配不均或實際利益不等,都是曾潛伏在公共話題之下的存在,“但由於如今女性權利意識的覺醒,這類羣體本就樂於傾訴,願意把這種個人審美行爲發展成一個浩浩蕩蕩的集體討論行爲。伴隨《都挺好》把這些話題相對極端地呈現,必然引起社會上山呼海嘯似的迴應。”

現在的家庭關係變得更緊密了

爲何年輕羣體更關注與原生家庭的矛盾?編劇汪海林認爲,年輕人的心理與上一代人有很大區別,“他們會認爲,我的不順是父母造成的。以往是積極地看待成長與原生家庭的關係,現在更多年輕人會對家庭產生抱怨。”在汪海林看來,年輕人在大學畢業後就該經濟獨立,但如今進入社會還需要家長買房買車的人很多。很多家庭關係並非鬆散,而是更緊密了,“父母在經濟上幫助子女,自然會更多地干預子女的生活。現在大多數年輕人住在父母資助的住房裡,父母與子女互相依賴、互相折磨,《都挺好》只表現了一方面。”

李星文認爲,《都挺好》成爲“爆款”、“討厭蘇大強”等調侃遍佈網絡,與這一代父母和年輕人普遍缺乏雙向理解意識有關。“父輩對兒女,在主流觀念中還是毫無保留地付出。當然也有家庭在資源分配過程中,造成一部分家庭成員受到傷害,但是這種傷害也是愛與傷糅合在一起的並行狀態。只是目前父母和孩子都缺乏換位思考的意識,會單方面清算所謂原生家庭的傷害,孩子也會放大父母對自己的影響。這正是思維方式的轉變。”

採寫/新京報記者 張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