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雙週刊/臺灣紡織業 在越南找回昔日榮光

文/王沐春

TPP的美越談判預計年底或明年第一季前完成,預期輸美紡織關稅大降,早年佈局臺商將坐享成果,也將帶動新一波投資潮。

今年來,臺灣的紡織股很不一樣。

首先,可以賺到一個股本儒鴻股價漲到300以上;其次,股性一直很冷、今年有機會賺半個股本的東隆興漲到100元以上:而獲利與股價一向平穩的績優生、今年預估每股可賺8元的聚陽,股價也漲到180元以上。

原本市場大多解讀是原物料價格下滑,利潤從供應鏈上游往下游移動使然。不過九月份以來,位居中上游且股本不小、股性牛皮福懋、南紡卻一前一後皆創下二十年來的歷史高價

投資人不禁要問,紡織股難得一見的大行情又來了嗎?若真是這樣,再看看集紡織大成的遠東新、甚至化纖原料的東聯中纖,幾家專業加工絲的力鵬、力麗、宏益集盛,甚至到下游專業布廠的宏遠、弘裕,還有成衣加工的臺南企業表現又如何呢?

越南設廠 本益比大提升

很顯然地,紡織走的並不是全面齊漲的格局。

今年來紡織業能往上勇創新高,甚至把本益比拉到二十倍以上者,有些共通特色:企業治理優於國際同業、國際化佈局以擴大生產腹地終端下游或客戶大多是國際上第一流的企業,還有另外一個特色是他們和「越南」都有關係。甚至於可以大膽預言,臺灣紡織業已走出「夕陽產業」的陰霾了。

回顧過去一二十年,曾經是臺灣最大創匯行業的紡織業,隨着中國與東南亞廉價勞工競爭,產業不斷外移空洞化

2001年紡織業創造的貿易順差有103億美元,到○七年首度跌破90億美元,○九年驟降至72億美元,此後一○到一二年分別是84億、92億、85億美元。就數據來看,若排除一一年棉花價格大漲的因素,臺灣的紡織業在強力競爭下,已經在一定的區間站穩了。

臺灣目前是全球第六大紡織出口國,最大出口地是中國(含香港),佔31.4%,其次是東協佔30.9%,至於美、歐則已下滑到10.1%與4.9%。在出口結構方面,布料佔了61.3%,其次是紗線類佔18.9%。

由此可見,上游的人纖聚合與下游的成衣加工,雖然因爲大陸與東協的競爭而式微,但高值化的布料外銷到東南亞等成衣製造國家,成爲臺灣紡織業的創匯重心。

越南與臺灣的貿易往來甚深,早幾年前臺商甚至是越南最大的外資(現在被日本、韓國超越)。

這一次越南處在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與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兩大自由貿易區交匯處,紡織業、鞋類農林漁業的受惠相當大,因此也對臺灣的紡織業帶來不可忽略的歷史機遇,但同時也會對未往東協佈局的紡織業者帶來邊緣化的衝擊。

TPP它不只擁有十二個談判會員國,涉及的地理區域環繞整個太平洋並橫跨三大洲,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市場。在TPP的談判內容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基於發展程度不同,先進國家將給予經濟低度發展國家優惠與協助。(本文節錄自437期財訊雙週刊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