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銀行的“萬億新里程”:2023年業績雙增再創新高 資產質量行業領先

出色的經營業績和發展勢能,令成都銀行再次成爲矚目焦點。

4月24日,成都銀行發佈2023年年報及2024年一季報。財報顯示,2023年,該行實現營業收入217.02億元,同比增長7.22%;實現歸母淨利潤116.71億元,同比增長16.22%。18.78%的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連續四年位列上市銀行最佳。

同時,成都銀行吸收存款、發放貸款連續三年實現千億級增長,年末總資產達到1.09萬億元,成爲西部首家資產規模邁上萬億級的城商行,多個規模指標和成長指標位居區域前列。不良貸款率連續八年下降,低至0.68%,資產質量達到歷史最優、行業最優水平。

2024年第一季度,該行實現營業收入56.38億元、歸母淨利潤28.5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6.27%、12.83%。截至今年3月末,其總資產較年初增長8.01%,接近1.18萬億元。

“穩健進取、專注專業、敏捷高效。”成都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暉在年報致辭中以三個詞彙總結了全行過去一年的拼搏姿態。他指出,2023年,成都銀行堅持戰略領航不動搖,在服務區域發展中彰顯金融擔當、在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嚮往中傳遞金融溫度、在構建“第二增長曲線”中展現金融作爲。

ROE保持上市銀行最佳,資產質量達歷史最優

過去一年,成都銀行吸收存款、發放貸款齊頭並進,分別增長1257.69億元、1379.16億元,連續三年實現千億級增長。截至2023年末,存款總額站穩7800億元,達到7804.21億元,增幅19.21%;貸款總額站穩6200億元,達到6257.42億元,增幅28.27%。截至2023年末,該行總資產增至1.09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735.93 億元,增幅18.92%。

在貸款規模繼續以兩位數增長且增幅同比提高逾3個百分點的情況下,成都銀行資產質量依然持續向好。截至2023年末,該行不良貸款率爲0.68%,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實現八年連降,資產質量達到歷史最優、行業最優水平;後四類貸款佔比1.09%,同比下降0.15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504.29%,同比增加2.72個百分點,風險抵禦能力保持上市銀行第一梯隊。

隨着業務規模增長,成都銀行經營業績持續攀升,營運效率穩中向好,核心經營指標持續處於上市銀行第一梯隊。

財報顯示,2023年,該行實現營業收入217.02億元,同比增長7.22%;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16.71億元,同比增長16.22%;基本每股收益3.01元,同比增長0.32元;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ROE)18.78%,連續四年位列上市銀行最佳。該行計劃繼續以高比例分紅回饋投資者,2023年擬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8.968元(含稅),分紅34.203億元,分紅比例達30.05%。

今年以來,成都銀行繼續保持戰略發展定力,促進規模、效益、質量協調發展。截至2024年3月末,總資產接近1.18萬億元,較年初增長 8.01%,單季再增873.83 億元;存款總額突破8000億元,達到8345.94億元,較年初增長6.94%;貸款總額逼近7000億元,達到6909.49億元,較年初增長10.42%。存款佔總負債的比例保持在75%以上,經營結構保持穩健。

強勁的增長勢頭,出色的經營效率、卓越的風險管理能力,也令成都銀行得到了市場認可與業界肯定。在英國《銀行家》2023年公佈的“全球銀行1000強”榜單中,該行排名第181位,連續六年實現兩位數“躍升”。

“第二增長曲線”賦能,信貸投放實現兩年翻番

強韌的發展動能和穩健的經營業績從何而來?

從年報數據看,全力以赴發展實體業務,既是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能的必然要求,更是成都銀行打造“第二增長曲線”的關鍵所在。

全年信貸投放量突破3300億元,兩年實現翻番,創下歷史新高;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區域內企業信貸投放超2500億元;民營企業貸款餘額、戶數增速雙雙超過20%;一般性貸款增量連續三年位居成都市金融機構第一……一串串亮眼的信貸投放數據,不但再次凸顯出成都銀行作爲政務金融業務“首站銀行”和優質實體客羣“首選銀行”的實力和優勢,也折射出其在實體業務上的持續發力。

2023年,成都銀行以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爲根本宗旨,牢牢把握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四川“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成都市都市圈、公園城市示範區等重大戰略機遇,實施“實體攻堅”行動,充分發揮“特、活、優、快”經營特色,全年實體投放量突破1400億元,實體業務貸款投放約佔公司貸款投放五成,實體業務逐步成爲推動全行發展新引擎。

同時,該行緊密圍繞成都市產業建圈強鏈,依託“鏈主+上鍊中小微”整體授信模式,持續加大金融資源投入。截至2023年末,累計支持重點產業鏈上企業超3000戶,運用各類信貸產品累計投放貸款超1000億元,實現成都市28條重點產業鏈金融服務全覆蓋,與成都市上市公司合作覆蓋率超過83%,“區域經濟發展的最佳夥伴銀行”共振效應日益凸顯。

今年一季度,成都銀行又以1300億元的信貸投放實現“開門紅”,同比多投400億元,單季投放量已接近去年全年四成,3月末貸款總額較年初新增652億元,增長動能持續強勁。

王暉在成都銀行2023年度暨2024年第一季度業績說明會上表示,下一步,該行將聚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大戰略機遇,積極融入成都市實體產業建圈強鏈行動,縱深推進“實體攻堅”戰略走深走實,通過“行業研究+豐富產品+招引協同”等組合拳,精準賦能現代產業體系構建,努力實現自身發展與城市能級提升同頻共振。

千萬客羣築牢零售“護城河”,儲蓄存款增量創新高

2023年,成都銀行立足行業研究、財富管理、消費貸款、異地分行、金融市場“五大提能方向”,紮實推動戰略規劃落地落實,在新動能培育中邁出關鍵一步。

打造線上智能機器人“懂方言的小E”、構建基層社區治理“互動空間”、場景化賦能居民“衣食住行娛”、重塑“線上+線下”一體式敏捷流程鏈……在“市民銀行”的定位下,成都銀行打破傳統營銷思維的路徑依賴,以客戶爲中心差異化配套產品和服務,客羣黏性逐步增強,零售品牌更爲成熟,IP品牌及自營新媒體矩陣互聯網累計訪問超7000萬次。

截至2023年末,成都銀行網點輻射川內主要城市及重慶、西安區域,客戶數量達到千萬級,儲蓄存款規模達到3541.52億元,全年新增804.08億元,增幅29.37%,單年新增總量已接近上市前全量規模,創下歷史新高。異地分行全年存貸款新增較上年同期均接近翻番,全行新增貢獻近三成,儲蓄存款單點新增產能首次超越本埠地區。

財富管理方面,成都銀行堅持穩健審慎,持續提升“芙蓉錦程”系列理財產品市場競爭力,不斷鞏固“長贏抗跌”的收益優勢和“穩健理財”的品牌形象。截至2023年末,存續理財產品淨資產規模730.45億元,全年實現理財中間業務收入4.05億元。

同時,該行深化“成行消貸”品牌建設,長期限、優支付、降成本,年末個人消費貸款等達到180.22億元,同比增長逾41%,爲優化供給、擴大消費作出了積極貢獻。截至2023年末,全行個人貸款規模達到1233.31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63.35億元,增幅15.27%。

“萬億級”再出發,厚積“五篇大文章”服務勢能

“於我們而言,長期主義既是錨定特質向下深耕,也是向上生長接續塑能,而後者更爲不易。”王暉在年報致辭中如是指出。

爲保持可持續發展,成都銀行在厚積“五篇大文章”服務勢能中深入發掘成長潛力,努力探索金融高質量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成行路徑”——

科技金融持續深耕。先後推出“科創貸”“天府科創貸”“成長貸”“壯大貸”“股債通”“制惠貸”等13個支持範圍覆蓋專精特新企業的政銀產品,成爲四川省首批“科技金融創新基地”中唯一的銀行類機構,對成都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科創板上市企業、創業板上市企業的綜合金融服務覆蓋率分別超過90%、80%、90%,2023年末省內科技型企業貸款餘額超400億元,餘額、增量繼續在全省銀行機構中保持領先。

綠色金融走出特色。積極探索有特色的綠色金融業務發展模式,近三年來累計爲綠色低碳產業投放貸款超400億元,綠色信貸複合增長率91.6%,入圍全國首批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碳減排支持工具資格。上線試運行綠色金融管理系統,爲推動綠色金融業務快速規範成長提供系統支撐。

普惠金融深入推進。從服務地方戰略、優化審查審批、持續減費讓利等方面出臺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20條舉措,構建了初步覆蓋企業全生命週期的政銀類、場景化、供應鏈三類小微企業特色產品體系。截至2023年末,民營企業貸款餘額、戶數較年初雙雙增長超20%,全年普惠貸款增量再創歷史新高。

養老金融做實做好。不斷推進適老化業務改造,相繼上線“樂享生活版”手機銀行、大字版“微銀行”、一鍵式電話客服等專屬數字金融服務,持續優化營業網點適老化硬件設施和服務水平。2023年度三家分支機構榮獲“四川省老年人支付服務示範網點”稱號。

數字金融提質增效。堅持“科技+業務”雙向融合、有機賦能的數字化轉型定位,設立8個雙線考覈制“矩陣型開發團隊”,不斷強化數智賦能。2023年,全行數字渠道業務交易量佔比達99%,手機銀行月活規模同比增長近30%,新智能櫃員機系統網均業務量提升率達59%,運營數字化轉型等一批重點項目陸續落地應用。

2024年是成都銀行“萬億級”再出發的開局之年,這家發展動能強勁的西部城商行又將跑出怎樣的姿態?

“新的一年,機遇與挑戰並存,發展與使命共生。”王暉在年報致辭中表示,該行將立足助力區域高質量發展、提升核心競爭力兩條主線,持續深化經營特質、培塑競爭優勢、增進組織活力,爲做好“五篇大文章”、發展新質生產力賦智賦能,在應對息差收窄與資產質量壓力擡升兩大行業挑戰中鍛造韌性、提升價值創造,全力以赴增強參與更高水平、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市場競爭的發展能力。文/金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