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檢查有輻射嗎?

磁共振檢查是目前臨牀上常見的影像學檢查方法之一,其主要原理是把人體放置在強大的磁場中,通過射頻脈衝激發人體組織細胞內的氫原子核產生磁共振現象,通過專業設備接受質子發出的核磁共振信號,經過計算機處理最終構成我們看到的磁共振圖像。然而,隨着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度不斷提高,一些人開始關注磁共振檢查是否有輻射,是否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本文將詳細解答這個問題。

一、磁共振檢查的成像原理和流程

磁共振檢查的成像原理是利用強磁場和射頻脈衝使人體內的氫原子核發生共振,從而產生信號。在檢查過程中,患者需要進入磁共振掃描儀的掃描室,躺在檢查牀上,然後接受來自磁場的射頻脈衝。這些脈衝會刺激人體內的氫原子核發生共振,然後接收這些信號,並由計算機進行處理和重建圖像。

磁共振檢查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驟:首先,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和檢查需求,選擇合適的檢查部位和序列。然後,患者在醫生的指導下進入掃描室,躺在檢查牀上。接着,技術人員會進行掃描前的準備工作,包括設置掃描參數和校準儀器等。然後,技術人員會開始掃描,並收集圖像數據。最後,醫生會根據收集到的圖像數據進行診斷和分析。

二、磁共振檢查有沒有輻射?

1.目前核磁共振檢查已成爲臨牀上的一種常見的影像檢查方式,但是不少人仍對該項檢查並不瞭解,在被醫生建議去做核磁共振檢查後擔心會對身體造成傷害,以爲又是“核”又是“磁”的,這東西不會有輻射吧?多做幾次不會得癌吧?其實磁共振最早叫核磁共振,然而“核”字往往讓人聯想到核輻射,現在爲了和核輻射區別,醫學界將“核”字去掉,避免引起人們的擔憂和恐懼,稱之爲磁共振(MRI)。核磁共振是一種利用生物磁自旋成像的檢查技術,是利用人體內水的比例大,氫質子核含量多的特點進行成像的。因爲人體約70%是由水組成,磁共振檢查就是依賴水中的氫原子。簡單地說,就是用磁場給身體裡的氫原子核一點點能量,讓它們“動”起來,然而影像就可以收集想要的數據,經過電腦後處理,做出來我們平時看到的圖像。

2.“核磁共振”裡的“核”可不是我們生活常說的核輻射、核武器的那個“核”,其實是人體含量做多的氫原子核,也就是咱們體內水分子的組成成分。磁共振和X線、CT的成像原理是不一樣的,X線、CT是利用射線穿透進行成像,因此會產生電離輻射,而磁共振是利用質子在磁場中產生共振而成像的,磁共振信號是以電磁波的形式,和射線無關,是沒有電離輻射的。所以,核磁共振是一種安全實用的影像檢查方法,無輻射,對人體無危害,無創傷。

三、磁共振檢查的安全性

雖然核磁共振檢查無輻射,無創傷的一項檢查方法,但是磁共振檢查的安全性是第一要務,安全貫穿於整個磁共振檢查過程。磁共振是一個強大的磁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俗說磁共振磁體是一塊巨大的磁鐵,能吸引一切鐵磁性物質。鐵磁性金屬物質進入磁體間,靠近磁體的金屬都會被吸附在機架上,由於磁共振檢查的特殊性,所以醫院裡的輪椅,平車,氧氣罐,監護儀以及我們隨身帶的手機,鑰匙等電子產品和強鐵磁性的金屬物質都是嚴禁進入磁共振掃描間的。大家可以放心,磁共振掃描間會配有專用的平車或輪椅給一些走動不方便的患者使用的。其次,受檢者在接受MRI檢查之前,醫生會爲患者進行詳細的病史詢問和多次安全篩查,以明確患者是否存在MRI檢查禁忌證,如心臟起搏器(除外起搏器爲新型的MRI兼容性產品),金屬動脈瘤夾,電子植入物和磁性金屬藥物灌注泵,妊娠情況等。最後,技術人員在操作過程中會嚴格遵守安全規範,醫院也會定期進行設備的維護和檢修,以確保設備的正常運行和安全性,確保受檢者可以安全接受MRI檢查。

四、結論

綜上所述,磁共振檢查是一種安全無創傷的醫學影像技術,不會對人體造成輻射傷害。在進行磁共振檢查時,患者和工作人員都可以放心。當然,爲了確保磁共振檢查過程中的安全性和準確性,患者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配合,技術人員也需要認真學習和嚴格遵守磁共振成像中的各種安全相關指南或專家共識,嚴格遵守安全規範操作。希望本文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瞭解磁共振檢查的相關知識。

梧州市工人醫院 何鳳連/文

責任編輯:李雅琴 李碩然

醫學審覈:姜峰

出品人:楊中興胡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