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中心城市作用帶動東北城市羣發展

城市化是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而城市化既是城市本身發展的過程,也是中心城市帶動周邊地區發展的過程。因此,中心城市與周邊城市共同形成的城市羣對於區域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城市羣形成與發展的主要原因在於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對周圍地區擴散功能的增強。隨着我國區域經濟發展與城市化進程加快,中心城市尤其是大都市因爲其雄厚的要素積累和先進的產業結構水平而成爲區域發展的增長極。因此以某一中心城市爲龍頭,以周圍城鄉地區爲腹地,以交通、通訊等爲紐帶而形成的城市羣就成爲區域經濟協作與發展的主要形式。

基於此,從區域發展角度看,充分發揮瀋陽長春哈爾濱等中心城市的作用,帶動東北地區城市羣的發展,是東北振興的重要着力點

一方面,三大中心城市不但爲周邊地區提供技術研發、資本輸出工業產品等,而且提供更高水平的醫療、教育、文化、商業等服務,更是周邊地區勞動力就業、原材料、農產品的市場或消化地。另一方面,東北地區發展既面臨產業升級緩慢,要素集聚乏力,新國際貿易格局中區位優勢不再等問題,更有區域經濟發展“龍頭”――三大中心城市乏力的問題。

瀋陽、長春、哈爾濱作爲省會城市,其規模、結構以及要素聚集程度與廣州、武漢、成都、杭州等省會城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對於省內經濟的拉動作用尚不突出;其他次級中心城市即地級市也是如此,尚沒有形成像廣東東莞、浙江溫州那樣在省內外有較大影響的中心城市。

要解決上述問題,一是要進一步加快三大中心城市發展,打造區域經濟增長極;二是加快打造城市羣,並努力促進城市羣的內部融合

要加大三大中心城市的增長極作用,就要藉助於其城市規模的集聚效應。一是要加強生產要素集聚,通過積極的人才政策、引資政策、技術政策、靈活的土地利用政策,加強城市的要素集聚力;二是推動產業集聚與升級,一方面要積極做好現有產業的升級換代,另一方面要積極承接、吸引符合本地比較優勢的產業轉移,增強產業拉動力;三是加強交通設施建設,全面加強城市間公路建設、城市內部街道維護和改造、城市外環路建設等,促使形成環城經濟、衛星城經濟;四是要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搞好城市治安,通過宜居的城市環境增強城市集聚力和競爭力。

打造城市羣的關鍵是加強內部融合,積極促進中心城市與衛星城間、城鄉間的經濟聯繫與融合發展。東北地區城市羣內部融合發展的關鍵節點有三個:空間融合、產業融合和要素融合。

一是空間融合。一方面,從整體城市體系佈局角度出發,進一步明確中心城市的定位及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注重建設大中小城市結合、空間佈局與功能結構合理、產業分工協作的城市羣體系;另一方面,周邊地區應充分利用大城市城市功能定位轉變,主動承接中心城市轉移出的部分城市功能,積極參與構建城市羣,借服務中心城市來帶動自身發展。

二是產業融合。城市化的主要驅動力來自於工業化,因此產業融合是城市羣內部融合發展的關鍵。首先,要重點抓好產業集羣,以產業發展帶動衛星城發展。根據本地要素稟賦和產業基礎培育重點產業或優勢產業羣,以產業羣推動城市羣,以城市羣帶動產業羣,做到重點產業羣和中小城市羣的同步發展。其次,衛星城與周邊地區要合理地、有選擇地吸收大城市某些產業和要素向郊區的轉移,利用中心城市的擴散力形成促進周邊郊區經濟發展的推動力。周邊地區應充分利用大城市高新技術產業的優勢,吸收先進技術帶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改造;同時根據自身比較優勢積極地、有選擇地接收大城市轉移出的部分產業,並通過對這些產業進行吸收、改造、提高,達到提升產業結構層次的目的。最後,各地應立足本地獨特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經濟和特色產業

三是要素融合。城市最重要的功能是實現產業和生產要素的集聚效應。對於中心城市來說,一方面要充分發揮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的集聚效應,從要素數量型集聚向質量型集聚轉變;另一方面要鼓勵並促進要素向周邊地區的流動與擴散,加快推動要素的雙向流動。對於周邊衛星城及鄉村地區來說,一方面要積極結合本地的資源與產業特色,吸引工商資本及企業進入,借力造勢提升當地產業發展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快推進自身關鍵要素――土地的合理流轉,重點推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農民閒置宅基地等的入市

(作者系中央財經大學教授東北財經大學東北亞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