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時事題/民法擬刪父母懲戒條款「七成家長反對」 親權究竟是甚麼?

家暴示意圖。圖/本報資料照片

一、 時事掃描:

民法擬刪除父母懲戒條款 國教盟調查逾七成家長反對修法

法務部日前公告《民法》1085條修法草案,擬修正父母懲戒條款,不得對子女爲身心暴力行爲。國教行動聯盟公佈修法意見民調,有高達七成家長反對修法,也有七成五家長認爲政府不重視親職教育、六成二與子女互動曾遭遇困難。

【2023/03/29聯合報】

二、 命題趨勢:

身分權是高三選修公民與社會的重點,是基於特定身分關係而發生的權利,不得移轉或繼承,主要有配偶權、親權、監護權、繼承權等,當特定之身分權受侵害時,依法得請求非財產上損害賠償,也就是精神慰撫金。

三、 牛刀小試:

法務部公告《民法》第1085條修正草案,並刪除「懲戒」文字,改爲教養時不得對子女爲身心暴力行爲,立即引發各界對親權的討論,而有關親權的特性,何者最爲正確?

(A)屬於不可轉讓、不可繼承之身分權

(B)親權就是監護權,兩者之間不存在差異

(C)親權行使時,不以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爲考量

(D)基於法不入家門,即使父母對子女施暴,公權力也不能介入

答案:(A)

解析:(B)親權與監護權存在差異性,當父母都無法行使親權時,將由監護人行使監護權;(C)親權行使時,應考量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D)法入家門,父母對子女施暴適用《家庭暴力防治法》。

四、 歷年考古題:

乙經熱戀後結婚,登記爲配偶。乙想更瞭解甲生活,認爲這樣才能維持婚姻,因此經常想看甲手機訊息;此舉引起甲不悅,設下手機密碼。但乙設法破解密碼,並植入監控程式,以便隨時都能看到甲與他人傳遞的文字、圖畫訊息。甲無意間發現乙的作爲,感覺非常痛心並質問乙,而乙亦表示難過、後悔,答應不再犯同樣錯誤,二人並決定努力重修舊好。依據我國法律,關於乙應負之法律責任,下列敘述何者正確?(110指考)

(A)乙的行爲在法律上是正當的,因爲要維護婚姻裡面的相互承諾

(B)乙不須對甲負損害賠償責任,除非乙對甲的手機造成實質損害

(C)乙應有侵犯甲隱私之刑事與民事責任,即使二人是配偶的關係

(D)乙不需要負侵害隱私之責,除非乙將甲的手機的內容資料公開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