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示弱 讓對方進退兩難

劉必榮的孫子兵法與談判謀略(聯經出版)

兵法解讀:不真的資訊

(一)能而示之不能

「能而示之不能」其實就是一個欺敵戰術-我明明可以做到,我卻裝我做不到。那麼爲什麼我要裝成我做不到呢?讓我們回到《孫子兵法》的〈始計〉篇來看:「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

「能而示之不能」,就如開頭中所說的,是指我明明可以做到,我卻裝我做不到,或是明明夠用卻裝不夠用,明明很近卻裝成很遠,明明很遠卻裝成很近。其實這就是在欺騙對方,也就是所謂的「欺敵」。

有人可能會想說:「老師,我們不想騙人。」但其實這不是騙人。我們「能而示之不能」或「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這種戰術是「虛張聲勢」,而虛張聲勢在談判上是可以被接受的,因爲它不算謊話,它頂多算是「不真的資訊」。

(二)掛形之地

《孫子兵法》在第十篇〈地形〉中說:「可以往,難以返,曰掛(掛);掛形者,敵無備,出而勝之,敵若有備,出而不勝,難以返,不利。」

〈地形〉中介紹的地形是「掛形之地」,而這種地形「可以往,難以返」,意思是「我出去以後就很難返回了」。各位可以想想看,有哪些事情「可以往,難以返」?最簡單的就是「說話」。我寫字寫錯,可以用橡皮擦擦掉,但說錯話卻不能,這就是爲什麼我們說話要非常小心,因爲說話會讓你自己處在「掛形之地」。這裡的「掛」不是八卦的卦,而是掛東西的「掛」。「可以往,難以返,曰掛(掛)」,這種性質稱之爲「掛形」。

孫子說:「掛形者,敵無備,出而勝之。」這是說,如果敵人在掛形之地沒有準備的話,那我出去,我當然就可以贏得勝利,對不對?然而,「敵若有備,出而不勝,難以返,不利」,敵軍如果有準備,那我出去,中了對方的埋伏,想趕快退又很難退,所以這個點就不利於你。(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