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綠私心 修法從嚴進退兩難

罷免制度如何更適切地運行,確實需要更細緻的討論。圖爲國民黨主席江啓臣趙少康5日共同合拍影片,兩人互動良好一致發聲挺罷免。(國民黨文傳會提供)

民進黨在去年成功罷韓後,初嘗罷免門檻下修的甜頭,但上個月在國民黨強力動員下,罷免王定宇案驚險過關,挑動民進黨敏感神經,此次在蔡英文下令「保捷」下終穩住罷捷這一局,緊接在後還有罷萊委行動。罷免制度如何更有效運作,對國、民兩黨而言,對制度提出合理的討論,確實是有其必要卻也相當棘手課題

綜觀罷免法的修法歷程,不變的法則是,當權者時常爲了保衛權力,提高罷免門檻,在野黨高喊罷免制衡執政者,盼下修門檻。

1994年,反核團體發起罷免林志嘉洪秀柱詹裕仁韓國瑜、魏鏞等5名擁核立委,完成第二階段連署之際,未料,國民黨在國會修法把罷免案通過門檻訂爲「雙二一制」,限制罷免不得與其他選舉合併舉行,反核團體最終失敗收場

2014年太陽學運後,展開「割闌尾計劃,鎖定前國民黨立委吳育昇林鴻池發動罷免,雖無功而返,但在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提出下修罷免門檻等「還權於民」訴求,終促成全面執政的民進黨,在2016年11月下修罷免門檻,這也成爲現行的《選罷法》模樣

2018年地方選舉前夕,掀起「韓流旋風」,年底選票開出來,風雲變色,民進黨大敗,地方百里侯銳減到6席,連綠油油高雄拱手讓出顏面盡失的民進黨隨即籌組「罷韓國家隊」,成功下架韓國瑜,成爲臺灣初嚐到罷免門檻下修甜頭的政黨

不過,上個月中罷免王浩宇案過關,讓民進黨出乎意料,擔憂接下來的罷捷案一旦通過,順勢合理化國民黨推動的「罷萊委」行動,引發後續骨牌效應,因而對國民黨貼上「報復性罷免」的標籤,甚至出現《選罷法》嚴修聲音

只是,罷免制度如何更適切地運行,比如議員、立委的罷免門檻是否分流等,確實都值得更細緻的討論。但修法的出發點,不該私心自用,更不能是權力保衛戰,而是得站在賦予民衆制衡執政者的權利立場,纔可能制定出完善且可約束政客不當擴權的退場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