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從難爲水到成習性的雙標歷程及危害

中國傳統文化對言行一致及慎始善終有極高評價,一般而言,崇尚德善者會行作孽,往往是受到強權壓迫之下的不得已;但歷史上有不少握權柄者,卻在標舉價值的同時,實際作爲卻全然悖逆,對照近月來,統治集團的「雙標行徑頗受社會關注,由於掌權者往往衆所矚目,此種作爲更可能重創組織人心,其因緣危害深值探究

居高位者會作出完全違反先前所揚立價值的行爲,一項可能的原因,是先前的標榜價值,其實根本缺乏信仰,只是沽名釣譽而已。明崇禎十七年三月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同年正月間,崇禎與文武官員討論是否要南遷避禍、維續政權,崇禎初欲南遷又難以啓口大臣怕承擔罵名也不敢提倡南遷,終於有大臣力排衆議建議南遷,但首輔陳演以及兵科給事中光時亨爲表現忠於君主,抨擊南遷爲邪說揚言主張南遷的大臣該殺,李邦華則提出太子南遷的折衷方案,最後依舊不成。當李自成攻入北京後,主張南遷的李邦華殉國,而作足忠君姿態的光時亨立刻向李自成投降。當名利場上的風向情勢反轉、改朝換代、必須服侍新主時,其投機的雙標精神正得以充分伸展,滋潤繁茂。

早年充滿浩然正氣的言行,也未必全是沽名釣譽,只是未經紅塵,在經歷生死考驗後未必能秉持初衷。秦檜宋徽宗及欽宗年間,面對金人南侵,主張抗金、反對割地求和,一路升官靖康之變後,秦檜及一些大臣隨同欽徽二帝被押解到金國,在金國期間,在過往榮華富貴與現下悽風泣雨的強烈對比下,秦檜選擇配合金國,回到南宋政權,撲滅南宋內部對金國構成威脅的主戰力量,主導簽下向金稱臣的屈辱的宋金和議。秦檜的人生展示了早年對價值的真摯追求,若是連帶鑲嵌着榮華富貴,日後再面對新一輪生死富貴的碾軋,難忘往日風光,是否能不淪爲雙標,卜筮難料;這也正是少年得志大不幸的一種寫照。

雙標造成的主要危害,是讓相應的價值理念失去鼓舞及調動人心的憑藉,因爲雙標者過去標舉價值的印漬,會喚起人們對亦若是者的懷疑,人間是否再無一生信道者。光時亨及秦檜的雙標,或許還帶着曾經享有高官厚祿、卻面對改朝換代又不捨榮華富貴的難爲水;但能夠予奪高官厚祿的層峰若也以雙標行事,對組織將造成更致命的打擊,因爲連價值理念本身都將被質疑。南朝梁元帝蕭繹演示了這種令人錯愕的場面。

蕭繹是梁武帝第七子,聰明穎達,才藝兼美,着有《孝德傳》闡明自己的孝道觀念。梁武帝在位時,侯景起兵叛亂,危及都城,梁武帝爲在外地的蕭繹加官增兵,指望他能前來解圍。蕭繹手握重兵,卻坐視國禍不理,暗藏私心,並且開始展現雙標,首先故意放縱侯景作亂,造成父親梁武帝被侯景逼死,更將會威脅他登基的兄弟子侄全部消滅,等到包括父親在內所有潛在威脅者被剷除之後才發兵勤王。在發兵討伐侯景過程中,先後殺了桂陽王蕭慥、侄子蕭譽孫子輩蕭棟、襲擊兄長蕭綸;其弟武陵蕭紀派兩個兒子援助蕭繹,卻被蕭繹阻擋在外或被囚禁,最後蕭紀勢力被全滅、兩個兒子都被蕭繹餓死。整個過程,蕭繹除坐視父親被害之外,還滅殺了近十位兄弟宗室,造成四分五裂。

極具果報迴向意味的終局,是北朝的西魏突襲江陵、抓捕蕭繹,而西魏正是侄子蕭譽被叔叔蕭繹所殺後,蕭譽之弟蕭詧被逼出走所投奔的政權;蕭繹被俘後,蕭詧說動西魏容許自己殺了蕭繹,並在西魏支持下,當了附庸皇帝。蕭繹筆下寫孝德、刀下滅親族,崇高價值及歹惡行徑相互抱合,主事者卻毫無違和感,雙標成了習性,稍有價值理念及尚念人間情分者,都將離去,跟隨者當然只能以尚圖高官粥饗、掠奪利權者爲支撐;組織至此,即接近無可救藥,若天地不仁、稍加重擊,恐將狐走獸散,等待滅頂;此係組織層峰所應畏懼敬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