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修改《上海市非機動車安全管理條例》的決定將於今年6月1日起施行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上海市非機動車安全管理條例〉的決定》(以下簡稱“《修改決定》”)已由上海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於2024年5月10日表決通過,將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

修法背景

黨的二十大強調,要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公共安全體系,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今年4月12日,國務院部署開展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工作;4月28日,國務院安委辦召開視頻會議,具體部署全面啓動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行動。會議指出,近年來電動自行車引發的火災事故快速增加,嚴重威脅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各地區各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密切協作,加快化解存量隱患、切實遏制增量風險,強化標準引領和監管執法;要注重疏堵結合,完善配套服務和支持政策,在加強安全監管同時更好滿足羣衆生活需求。

《上海市非機動車安全管理條例》自2021年5月1日施行以來,在加強非機動車安全管理,預防和減少交通、火災等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近年來,隨着電動自行車數量的快速增長,因電動自行車違規停放、充電等引發的火災事故呈高發趨勢,給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威脅。爲落實國務院、市委有關部署要求,市政府於今年4月提請市人大常委會修改完善《上海市非機動車安全管理條例》,進一步加強本市電動自行車安全治理,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確保城市運行安全和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於今年5月10日審議並表決通過關於修改《上海市非機動車安全管理條例》的決定。

主要內容

安全是底線,也是民生福祉。本次修改,遵循“聚焦重點、疏堵結合”原則,圍繞加強電動自行車安全治理作出相關制度設計,旨在更好守牢超大城市安全底線。

加大對充電設施建設的推進力度

《修改決定》明確,市和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大對已建成的住宅小區非機動車停放場所及充電設施建設的投入,統籌安全性和便利性,因地制宜大力推動非機動車停放場所及充電設施建設,更好匹配居民對日常規範充電的需要。

加強對電動自行車蓄電池的安全管理

爲適應當前電動自行車安全治理形勢變化要求,《修改決定》突出對電動自行車蓄電池的管理要求,在多個條款中引導、規範羣衆蓄電池攜帶、放置和充電等行爲,着力減少因蓄電池引發的安全隱患。

加強客渡船載運電動自行車的安全管理

《修改決定》增加對客渡船載運電動自行車的安全管理要求,包括配備消防設施器材,加強對電動自行車的安全查驗等,以降低載運風險隱患,提升應急處置能力,並明確攜帶電動自行車搭乘客渡船的,應當遵守營運單位制定的管理要求。

加強對違規充電行爲的綜合治理

爲防範違規充電行爲造成的火災風險隱患,《修改決定》細化了在建築物共用部位、消防通道、人員密集場所等區域禁止違規停放充電的規定;對私拉電線和插座爲電動自行車及其蓄電池充電行爲設定了法律責任;增加了禁止在居住建築的室內區域違規停放充電以及禁止攜帶電動自行車或者其蓄電池進入電梯轎廂的規定,並設定了相應的法律責任。爲進一步發揮羣防羣治優勢,《修改決定》明確非機動車停放設施管理者和物業服務企業、業主自行管理機構等應當勸阻、制止違規充電行爲,並按照管理規約或者物業服務合同處理;對不聽勸阻、制止的,應當報告執法部門。此外,《修改決定》還對違規停放充電引發火災可能承擔的行政、刑事、民事責任,作出指引性規定;明確檢察機關對相關事故、隱患依法探索開展檢察公益訴訟工作。

加強對電動自行車“拼加改”的源頭治理

對電動自行車及蓄電池進行拼裝、加裝、改裝,會增加行駛安全風險和車輛自燃爆燃概率,嚴重危害駕駛人自身安全和公共安全。爲更好從源頭上預防和管控電動自行車安全風險,《修改決定》明確對從事拼裝、加裝、改裝非機動車經營性活動或者銷售拼裝、加裝、改裝的非機動車的,規定了相應的法律責任。

本市執法部門應儘快研究制定出臺執法指引,指導一線執法人員規範執法,確保執法既有力度又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