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公子擁軟實力 重拳打垮韋皇后

西安地標性建築─鐘樓。(中新社資料照片)

歷史的選擇面前,軟實力並不軟,相反,依靠軟實力取勝的李隆基剛一出手,就是一記重拳。這隻重拳打垮了韋皇后,也打掉了懸在李唐宗室頭上利劍

把幾個將軍解決完,葛福順這才大叫起來:韋皇后毒死先帝,想要篡權!今夜我們就要給先帝報仇,立相王當皇帝!誰要是三心二意,幫助逆黨,我會株連三族,絕不輕饒!葛福順也是萬騎的老長官了,平時威望很高,再加上韋皇后派來的幾個將軍濫用刑罰,早就失了人心,現在眼看着幾個將軍的首級都在葛福順手裡,萬騎和飛騎士兵紛紛表態,堅決跟着葛將軍!這樣,兩支禁軍就算爭取過來了。

清理宗族黨羽

那麼,這一步是不是冒險呢?相當冒險。試想,如果韋皇后派去的幾個將軍防範嚴密一點,葛福順沒有順利得手;或者雖然殺死了幾個將軍,但是士兵們並不擁護葛福順,那形勢不就危險了嗎?可是,歷史事實就是,這兩種危險都沒有發生,葛福順非常輕鬆地就拿下了軍隊。這樣一來,政變的第二個考驗又順利通過。

安撫好士兵之後,葛福順把三顆人頭拿給李隆基,李隆基懸着的心放下了一半,他馬上做出下一步部署:自己坐鎮玄武門指揮,葛福順和陳玄禮兵分兩路,殺進宮去。

爲什麼李隆基不跟他們一起往裡殺啊?因爲,到這個時候,他們又面臨政變的第三個考驗了。就是能否打得過府兵。我們說過,當時韋皇后安排在長安的軍事力量一共有三支:一支萬騎,一支飛騎,還有一支是府兵。從素質上講,也許萬騎和飛騎戰鬥力更強;從人數上講,府兵更佔優勢。現在,萬騎和飛騎算是搞定了,但是,他們能否打敗人數衆多的府兵呢?李隆基仍然沒有把握,所以,他安排葛福順和陳玄禮先帶兵殺進去。如果順利,他再跟進,反過來,如果不順,他可能就另做打算了。那麼,這兩支軍隊進展到底順不順利呢?史書沒有詳細的記載。但是,從進軍速度推算,兩軍的進展還是相當順利的。李隆基不是在二更纔開始行動的嗎?到三更的時候,葛福順和陳玄禮的兩支軍隊已經在宮裡勝利會師了,換言之,他們一路根本沒遇到特別有效的抵抗。韋皇后安排的那麼多府兵都哪裡去了?倒戈了。按照《資治通鑑》的記載,這些府兵「聞噪聲,皆被甲應之」,直接在陣前起義了。爲什麼府兵會陣前倒戈呀?這就叫天意民心。李唐王朝自從高宗後期就陷入動盪之中,現在,人心思定,對韋皇后那一套不感興趣了!這樣一來,政變的第三個考驗也順利通過。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了,聽到兩軍勝利會師的歡呼聲,李隆基也帶人殺進宮來。三路人馬匯合之後,更是勢如破竹,頃刻之間,無論是倉皇逃跑的韋皇后、對鏡畫眉安樂公主,還是故作鎮定、首鼠兩端的上官婉兒,都灰飛煙滅。

眼看着宮裡的廝殺告一段落,李隆基又派崔日用帶領一隊人馬,出宮清理韋皇后的宗族和黨羽。崔日用本來是韋皇后這邊的人,平時也沒少跟這些人喝酒吃飯,可是政治上的敵人和朋友轉化得就這麼迅速,昔日崔家座上客,轉眼之間都成了崔日用的刀下鬼。到六月二十一日清晨,韋皇后的黨羽也被一網打盡,政變勝利結束。這個勝利經過了那麼多波折,真是來之不易。論功行賞,一夜之間,劉幽求寫了一百多道詔書,寫得手都軟了。於是,就出現了我們開頭說的那一幕,一百多新官穿着大紅大紫官服,走上街頭,彈冠相慶!對於這次政變,學者認爲,它雖然本質上是統治階級內部的鬥爭,但跟以往的一些內爭不同,它在唐朝歷史上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這是李隆基「撥亂反正」的第一步,沒有這次政變,也就沒有後來的「開元盛世」。那麼,李隆基爲什麼能夠在如此不利的情況下取得政變的勝利?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史書中提到的用人方略。具體說來,就是《新唐書》總結的「劉幽求之謀,崔日用之智,鍾紹京之果」。李隆基雖然年輕,但是在用人方面已經頗有心得。鍾紹京用他的地理位置,劉幽求用他的發達頭腦,崔日用用他的隨機應變,甚至還有葛福順用的武力、普潤和尚用他的宗教號召力王毛仲用他的溝通能力。這些人都是人才,能夠讓各種人才爲我所用的,就是帥才,是王者之才。但是,只講用人還不足以解釋他勝利的原因。我覺得,李隆基取勝,至少還有三方面的因素:勇氣運氣人氣

韋皇后倒行逆施

什麼是勇氣?對於李隆基而言,勇氣首先意味着敢於背水一戰。李隆基是貴公子出身,在此之前從未打過仗。但是,在李唐王朝大廈將傾的時刻,他敢於挺身而出,以弱鬥強,本身就是一種難得的政治勇氣,正是這種勇氣成爲整個政變成功的基礎。

中國古代講天命。天命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好運氣。李隆基的運氣好不好呢?太好了。政變中他經歷了三次大考驗,每次考驗都意味着一次巨大的風險。試想,如果鍾紹京堅決不開門會怎麼樣呢?如果葛福順沒能把韋皇后派去的主帥殺死會怎麼樣呢?如果萬騎殺進宮後,遇到府兵的誓死抵抗又會怎麼樣呢?可以說,任何一步出差錯,都可能功虧一簣。可是,事實就是在任何可能出差錯的地方都沒出差錯,這就是運氣。

再看人氣。中國傳統儒家經典《尚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李隆基爲什麼有這麼好的運氣呢?看起來是老天幫忙,其實真正的原因還在於李隆基以及李唐宗室此前積累的人氣。試想,如果李隆基不是在半年前和鍾紹京交上了朋友,鍾紹京怎麼會臨時決定支持他呢?如果李隆基平日沒有和禁軍交往,將士們又怎麼會爲他賣命呢?更重要的是,如果不是韋皇后倒行逆施引起天下人不滿,大家普遍同情李唐宗室,又怎麼會有府兵的臨陣倒戈呢?這樣看來,李隆基之所以能夠取勝,關鍵在於他的軟實力。在歷史的選擇面前,軟實力並不軟,相反,依靠軟實力取勝的李隆基剛一出手,就是一記重拳。這隻重拳打垮了韋皇后,也打掉了懸在李唐宗室頭上的利劍。

誅殺韋皇后是唐代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就是在這場關乎唐朝前途命運的鬥爭中,李隆基「識度弘遠英武果斷」的政治家素質得到充分的展現。那麼,政治成熟而又新立大功的李隆基會有怎樣的未來呢?(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