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臺海有事:糧食安全和半導體產業孰重?

地緣政治上的不穩定因素可能導致糧食進口和半導體供應鏈的中斷,進而影響臺灣國內的糧食供應和全球科技及製造業的運作。

【文.蔡鎤銘】

全球面臨着衆多挑戰,包括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影響和地緣政治上的不確定性,這兩者對我們的生活和經濟系統帶來了深遠的影響。氣候變化和「臺海有事」兩者對全球的影響正在受到全球廣泛關注。氣候變化對全球糧食供應的威脅日益嚴重,極端天氣事件如干旱和水患已對農作物的生產產生了負面影響,並導致糧食供應短缺問題。

另一方面,「臺海有事」對糧食安全和半導體供應鏈帶來的潛在衝擊也不容忽視。臺灣目前約有七成糧食依賴進口,這些進口糧食和半導體產業在臺灣的地位至關重要。然而,地緣政治上的不穩定因素可能導致糧食進口和半導體供應鏈的中斷,進而影響臺灣國內的糧食供應和全球科技及製造業的運作。

接下來,將深入探討這兩大議題的影響和可能的解決方案,以確保未來糧食安全和半導體供應的穩定性。

氣候變化對糧食安全的挑戰

氣候變化對於糧食安全帶來了雙重挑戰,不僅影響了糧食生產,也導致了糧食供應鏈的不穩定性。

一、氣候變化對糧食生產的影響(乾旱、水患、農作物減產)

氣候變化對糧食生產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尤其是乾旱和水患等極端天氣事件對農作物的生長和產量造成了巨大沖擊。乾旱導致土壤水分不足,水患則可能淹沒農田,兩者都會降低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這些極端天氣事件對於農民和農業產量造成雙重打擊,進而對糧食供應產生影響。

此外,氣候變化還可能引發農作物的疾病、害蟲等問題,進一步減少了農作物的產量。農作物的減產將對糧食供應帶來巨大的挑戰,可能導致糧食價格上漲,甚至造成某些地區的糧食短缺。

二、糧食供應鏈的不穩定性

糧食供應鏈的不穩定性是氣候變化帶來的重要因素之一。極端天氣事件和氣候異常都直接影響着農作物的生產,進而對糧食的生產和流通產生了影響。這些影響延伸至供應鏈的各個環節,包括種植、收割、加工、運輸和儲存。

舉例來說,某地區糧食減產可能導致該地區及周邊地區的食物短缺。極端天氣條件也可能導致運輸困難,例如道路封閉、交通阻礙,從而妨礙食品及時運送至需求地區。另在「臺海有事」的情況下,國外原先計劃進口的糧食可能會受到阻礙,給糧食供應鏈帶來額外壓力。當外部供應中斷時,這不僅對當地糧食供應產生不利影響,也增加了食物短缺的風險。因此,「臺海有事」對於糧食供應鏈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也產生了直接而重要的影響。這些因素共同對供應鏈產生不利影響,凸顯了糧食供應鏈的脆弱性,因此需要更好的應對措施以維持供應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臺海有事」對半導體產業的衝擊

ㄧ、美中關係緊張對半導體供應鏈的影響

美中之間不斷升溫的緊張關係對半導體供應鏈構成了嚴重影響。兩國之間的緊張局勢引發了一系列的貿易限制和技術競爭,導致半導體行業面臨更多不確定因素。美國政府針對中國的技術政策和制裁措施對於中國的半導體產業造成了衝擊,同時也對臺灣的供應鏈帶來了壓力。這種美中關係的緊張對全球半導體產業的供應鏈穩定性產生了不利影響。由於許多半導體公司在中國和臺灣擁有製造設施,任何與美中關係相關的貿易壁壘或制裁都可能導致全球半導體供應的波動,進而影響到包括消費者電子產品在內的許多產業。

二、臺灣半導體產業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重要性

臺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扮演着關鍵角色。特別是臺積電(TSMC),作爲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其技術領先地位和高效率生產能力使其成爲許多重要半導體設計公司的主要合作伙伴。臺積電在製造先進技術的晶圓上處於全球領先地位,擁有着極爲重要的市佔。

然而,臺灣半導體產業面臨着諸多挑戰,尤其是來自於地緣政治問題。「臺海有事」可能導致供應鏈中斷,進而對全球半導體市場造成巨大沖擊。其次,全球其他地區尚未能完全填補臺積電所具備的技術優勢和規模效益。這意味着若半導體供應鏈受到干擾,將很難立即找到合適的替代解決方案。

三、糧食安全保障的優先順序

在面對氣候變化和「臺海有事」的雙重挑戰下,糧食安全成爲一個優先考量的議題,然而,兩者對食品安全的影響有着截然不同的方向。

四、氣候變化和「臺海有事」對糧食安全的不同影響

氣候變化主要對糧食生產和供應鏈穩定性造成衝擊,從而對糧食安全產生負面影響。乾旱、水患等極端天氣事件使得農作物減產,並導致供應鏈中斷,使得特定地區或國家面臨食品短缺和價格上漲的風險。相對地,「臺海有事」對於半導體產業的影響更直接,也勢必阻斷經由臺海的糧食進口。半導體和糧食兩者都是現代科技和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若供應中斷可能導致全球科技和生產鏈的崩潰,進而影響經濟穩定。這種衝擊雖然不是直接對糧食供應造成影響,但卻會牽動全球經濟和供應穩定,也將嚴重地影響糧食安全。

針對「臺海有事」的因應戰略

ㄧ、半導體供應鏈的衝擊

臺灣的半導體產業對全球供應鏈至關重要,但面臨着來自美中關係緊張的衝擊。爲因應這種不確定性,必須採取應變措施確保供應連續性。可考慮多元化供應來源、提高其他地區半導體生產能力、加強國際合作以確保供應鏈穩定性。因此,需制定預防措施以因應可能的緊急狀況,間接維護糧食安全。

二、糧食安全的優先

氣候變化和地緣政治帶來的挑戰不同,但對糧食安全的影響皆須有效因應。氣候變化對糧食生產和供應鏈穩定性影響深遠,因此需採取氣候適應措施、建立食品儲備應對供應緊張情況。另一方面,半導體供應鏈的不穩定對全球經濟和科技發展構成潛在威脅,需採取多元化供應來源、強化國際合作以確保半導體供應的穩定性。

三、因應戰略

在面對這些挑戰時,需要積極採取應對戰略:

(ㄧ)制訂緊急應變措施以確保糧食安全:強化氣候變化下的農業適應性、推動永續農業和農業保險,獎勵並恢復稻米耕作,建立並擴大糧食儲備及長期供應系統。

(二)穩定半導體供應鏈:發展多元化的半導體供應來源、加強國際合作。

總結

儘管糧食安全與半導體供應鏈穩定性對全球經濟和社會發展至關重要,然而,在面臨「臺海有事」這樣的地緣政治挑戰時,糧食安全的保障應當被視爲首要議題。若政府無法有效地制訂緊急應變措施以確保糧食供應,將可能導致國內糧食短缺,危及全民生計和社會穩定。因此,政府必須優先考慮糧食安全措施,以確保人民基本生存需求,這也是確保長遠發展的重要基礎。同時,也需要透過國際合作來穩定半導體供應鏈,以避免經濟和科技領域的不穩定性。然而,在優先考慮糧食安全的情況下,仍需平衡兩者之間的關係,以確保整體的經濟和社會穩定。

《獨家報導》第1225期+第1226期 大佛心印直了成佛 最強開運攻略秘笈歷年來超震撼曝光 妙天禪師首度公開高階禪法

本文授權自獨家報導,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平議蔡英文的2922個日子

第四次工業革命——地緣政治的全新賽局

ESG是理想,也是商機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獨家報導》,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