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山:建好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閃耀中華文明之光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識,正在成爲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傳播利用高地。自立項以來,凌家灘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堅持考古先行、保護至上,不斷探索文化遺產活化利用新路徑,以“玉文化”爲代表的中華遠古文明曙光愈發燦爛耀眼。

五月的凌家灘,草木蔥蘢、遊人如織。一場“行走的課堂”考古研學遊讓師生們彷彿穿越回五千多年前,見證凌家灘文化的璀璨星光。

參加研學遊的學生陳秋實說:“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玉人,我覺得凌家灘的先民特別有智慧。”

凌家灘遺址總面積約220萬平方米。自1985年發現後,先後進行了15次發掘,總髮掘面積約7500平方米,出土文物3000多件。2023年,國家文物局發佈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最新進展,凌家灘遺址被作爲中華文明“古國時代”第一階段的重要代表之一。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首席專家王巍說:“良渚遺址是實證5000年文明的聖地,凌家灘整體上比良渚早500年左右,把我們中華文明形成的時間,從5000年提早到5500年,凌家灘遺址是我們研究中華文明形成非常重要的一個實證之一。”

自2013年立項以來,凌家灘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圍繞“彰顯華夏玉文化、探源中華古文明”主題,先後實施完成了十多項文物保護展示項目,建成遊客服務中心、研學旅行基地等配套設施,凌家灘遺址博物館也正在加緊建設。大遺址價值的發掘與闡釋、保護與利用,離不開考古研究的支撐,經批准,今明兩年凌家灘遺址考古發掘面積2000平方米。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一考古研究室主任、凌家灘遺址考古項目負責人張小雷說:“總的目標還是聚焦於墓葬祭祀區周邊,根據以往的勘探資料,在墓葬區的北側和東側,應該都是當時先民大型鋪墊的一個大型的墓葬祭壇的遺蹟。所以我們要用這2000平方米的指標,進一步揭示這一個人工鋪墊的大型遺蹟。”

堅持文化遺產活化利用與文旅產業發展相結合,凌家灘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不斷探索,截至目前,累計接待遊客120萬人次,先後獲評安徽省十大文物活化利用優秀案例、安徽省六大主題研學旅遊示範基地。

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歷史研究所名譽所長陳同濱介紹說:“我們現在在做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不是說一個地方一個遺址它單獨的含義的展示,而是大家要共同連起來,構建出中華文明和中華文化的一個特徵是什麼樣的,如何講出中國的故事,講出中國自己的文明和文化的特點,這就是考古遺址公園的一個主要宗旨。”(張文智 許亞麗 陶繼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