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職業前程從哪來 職校生就好業需多方發力

有些專業供不應求,有些“手藝”卻不怎麼吃香,職校生高就業率背後的就業質量問題值得關注——

好的職業前程從哪裡來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李娜

閱讀提示

有些專業的學生市場上供不應求,而有些“手藝”卻沒那麼吃香,職業院校高就業率背後的就業質量問題仍然值得關注,冷熱參半成爲就業的真實寫照。從“能就業”到追求“就好業”,職校生要有“好的前程”尚需多方發力

“從取得一些成績,再到找到一家理想的工作單位,我用六年半的時間證明了自己的選擇。”7月5日,22歲的程邦煉在電話中如是向記者表達他畢業季的心境。此時他已在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頂崗實習4個月,並且即將轉正。

不僅能就業,還能就好業——在這個畢業季,程邦煉無疑是令人羨慕的。記者採訪過程中發現,在眼下國家大力發展的職業教育背後,有些專業的學生在市場上供不應求,而有些“手藝”卻不怎麼吃香,高就業率背後的就業質量問題仍然值得關注,冷熱參半成爲職校生就業的真實寫照。

車鉗電焊”供不應求

2014年初中畢業後進入成都技師學院學習焊接技術,2018年升學到成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習數控專業,在校期間始終爲焊接集訓隊成員,曾參加國家、省市等諸多技能大賽,2017年成都市青工技能大賽(焊接)中獲得第一名好成績,取得高級技師資格證——這是程邦煉職校時期的履歷。在連出三屆焊接世界技能大賽冠軍的攀枝花技師學院黨委書記、校長何曉斌看來,這樣的孩子能夠獲得好的就業前景一點都不意外。

“焊工是緊俏工種,優秀的焊工更是企業爭搶的對象。”何曉斌告訴記者,在今年該校的雙選會上,有來自全國各地的40餘家企業來選人,其中有一半以上是想要簽約焊工生源的。而就在幾天前,他們剛剛爲一家從事核電、核基礎建設的國企專項培訓並輸送了50名焊工,錄用後,最高月薪待遇或超過1萬元。

“隨着國家實體經濟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十四五規劃中對城市羣建設戰略的推進,相關的人才需求出現大量缺口。”何曉斌稱,曾有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人社部門帶隊企業到訪,希望引進該校製造加工類專業的學生。隨着招商引資規模擴大,市場對技能型產業工人需求量顯著增加,而一些服務類的專業就業前景並不那麼利好,高就業率背後的就業質量問題仍然值得關注。

“‘冷熱’專業的就業現狀如此,生源分佈卻是與之相反的。”記者瞭解到,由於是職業藍領,工作性質較爲辛苦,儘管“車鉗鉚電焊”的人力資源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報考的學生卻並不多,招生時頗費功夫。而隨着國家持續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職業大專、職業本科成爲就業冷門專業的熱門選擇。

據介紹,今年,攀枝花技師學院不同專業類別總計1046名畢業生,其中有超過600人選擇參加高考繼續升學,剩餘學生基本實現百分之百就業。

“好的前程”從哪裡來?

“其實‘好的前程’最根本的在於個人的努力。”作爲一路親身經歷職校求學、找工作的程邦煉而言,他十分珍惜當下所處的好時代,並認爲“職校不會限制一個人的發展,專業也不會,關鍵看自己定下了怎樣的人生目標”。

程邦煉告訴記者,受社會普遍認知的限制,當年在選擇進入職校學技能時,家裡人強烈反對,他毅然堅持。進入校園學習後,他努力學習,成績優異,在班級40餘人中被選爲焊接集訓隊成員,獲得了更多學習和鍛鍊的機會。

“集訓隊很苦,幾乎沒有寒暑假,訓練很累,身上還留下了很多燙傷,所以能堅持下來的人不多。”程邦煉說,當年一起進集訓隊的5名同學,最後只有他和另外一位同班同學留了下來。而此次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到校招聘,包括自己一共有5人入選,都是各專業裡的尖子生

個人努力固然重要,但尖子生畢竟鳳毛麟角。近幾年,爲了提升院校的就業競爭力,程邦煉所在的成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進行了系列創新改革,如堅持校園企地深度融合,培養實用型人才;堅持崗課賽證融合,培養專業型人才;堅持雙創融合,培養創新型人才。同時,讓專業與產業無縫銜接,打造七大專業羣,高職與技師專業對接率達到100%;堅持以區域產業結構調整需要爲導向,聚焦產業鏈關鍵環節,與行業龍頭企業深度合作,將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及時融入專業課程內容;踐行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讓人才質量滿足崗位需求;踐行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的對接,讓學生學業與技術雙豐收

數據顯示,多舉措推進下,該校近三年爲地方經濟發展培養了1.6萬餘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7%以上,專業對口率達81%。

從“能就業”到追求“就好業”

職業教育在國家人才培養體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要解決職校生就業冷熱參半的問題,改革成爲關鍵手段。

記者瞭解到,爲了確保職校生不僅“能就業”,還能“就好業”,四川直面學生不瞭解生產一線,教師不熟悉行業最新應用技術,學校專業設置與產業匹配度不高,部分中職學校“小、散、弱”等的相關問題,緊密結合實際,實施諸多政策舉措。如把握好職業教育對接市場崗位需求的“路線圖”,瞄準技術變革和產業優化升級的方向,靈活調整專業設置,及時調整優化師資配備、開發或更新專業課程教材,帶動專業質量提升;促進校企協同育人,引導企業從戰略全局高度充分認識參與職業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性,深度參與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

這樣的實踐在四川各職校中取得豐碩成果。四川郵電職業技術學院通過對接合作企業,先後聯合共建了“5G+AIoT智慧應用產業學院”“華爲ICT學院”等一系列產業學院,校企聯合培養現代學徒制學生1000餘人;四川建築職業技術學院緊跟建築業發展趨勢,整合行業、企業、學校需求,與相關企業共建一系列產業學院,採取訂單式、定製式培養模式,學生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其中行業骨幹企業就業率在50%以上。

當學校牽手企業,教學內容與企業最新的理念和技術掛上了鉤,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的契合度就會不斷提升。2020年,四川新增5所高職學校,高職就業率87.39%、中職就業率95.75%,新增重點產業、新興產業和民生急需緊缺專業491個,32.28萬名學生參加91個“1+X”證書試點,試點規模居全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