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的形成 | 十集涉臺黨史專題片第六集

(原標題:“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的形成 | 十集涉臺黨史專題片第六集)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的形成|十集涉臺黨史專題片第六集(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第六集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基本方針的形成

中美建交

20世紀70年代末,國內國際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十年動亂終止。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將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並實行改革開放。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方針和政策圍繞這個決策進行了調整。同月,中國和美國決定自1979年1月1日起建立外交關係。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並承認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箇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同時美國斷絕與臺灣當局的所謂“外交關係”、廢除美臺“共同防禦條約”、從臺灣撤軍。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以鄧小平爲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從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發,在毛澤東、周恩來關於爭取和平解決臺灣問題思想的基礎上,確立了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科學構想。在此基礎上,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逐步形成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

1978年12月22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發表公報,指出:“隨着中美關係正常化,我國神聖領土臺灣回到祖國懷抱、實現統一大業的前景,已經進一步擺在我們的面前。”這一提法的特別之處在於沒有用多年來一直用的“解放臺灣”一詞,而代之以“臺灣回到祖國懷抱、實現統一大業”。

《告臺灣同胞書》的發表

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鄭重宣示了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這標誌着大陸方面開始實行和平統一的方針政策,兩岸關係由此進入新階段。

《告臺灣同胞書》是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對臺方針政策的重要宣示。《告臺灣同胞書》明確提出,實現中國的統一,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一定要考慮現實情況,完成祖國統一的大業,在解決統一問題時尊重臺灣現狀和臺灣各界人士的意見,採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方法,不使臺灣人民蒙受損失。《告臺灣同胞書》明確提出,我們寄希望於臺灣人民,也寄希望於臺灣當局。《告臺灣同胞書》明確倡議,通過商談結束臺灣海峽軍事對峙狀態,撤除阻隔兩岸同胞交往的藩籬,推動自由往來,實現通航、通郵、通商,開展經濟文化交流。《告臺灣同胞書》的發表,標誌着解決臺灣問題的理論和實踐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告臺灣同胞書》發表的當天,國防部長徐向前發表《關於停止對大金門等島嶼炮擊的聲明》,這一聲明的發表,進一步緩和了臺灣海峽形勢,促使臺灣當局也相應停止了對大陸的炮擊。《告臺灣同胞書》發表後,爲推動和平統一進程,大陸方面又陸續提出一系列政策主張,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一國兩制”構想。

鄧小平首次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概念

1981年9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對新華社記者發表談話,闡述了臺灣迴歸祖國、實現和平統一的九條方針政策(後被稱爲“葉九條”)。1982年1月11日,鄧小平會見美國華人協會主席李耀滋時說:“九條方針是以葉副主席的名義提出來的,實際上就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這是鄧小平首次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概念。1982年12月,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其中第三十一條規定:“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定。”從此,實行“一國兩制”有了憲法保障。1983年6月26日,鄧小平會見美籍華人學者楊力宇時,進一步闡述了中國大陸與臺灣和平統一的設想。這一談話豐富、充實了“一國兩制”構想,使之更加系統、具體,後來被稱爲“鄧六條”。

鄧小平是“一國兩制”構想的創立者和倡導者,“一國兩制”構想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國兩制”構想最初是爲解決臺灣問題提出的,但首先被運用於解決香港、澳門迴歸祖國問題上,並取得成功。

“一國兩制”構想的基本內容是,在祖國統一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同時在臺灣、香港、澳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這一構想,既體現了實現祖國統一、維護國家主權的原則性,又充分考慮臺灣、香港、澳門的歷史和現實,體現了高度的靈活性。

欄目介紹

胸懷千秋偉業,恰是百年風華。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在慶祝我們黨百年華誕的重大時刻,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在全黨集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正當其時,十分必要。

北京市臺辦融媒體中心推出十集涉臺黨史專題片《反“獨”促統 民族復興——百年大黨的歷史擔當》。專題片將“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正確認識和科學評價黨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貫穿製作始終,聚焦歷史爲什麼選擇中國共產黨;共產黨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如何與國民黨開展合作與鬥爭;新中國的成立和臺灣問題的產生;中央對臺大政方針的演變;兩岸交流的里程碑事件及堅定推進反“獨”促統、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等方面,爲兩岸民衆普及相關歷史知識。專題片通過“京彩臺灣”及相關新媒體平臺發佈,力求“發揮互聯網在黨史宣傳中的重要作用”。

一水之隔、咫尺天涯,兩岸迄今尚未完全統一是歷史遺留給中華民族的創傷。臺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着民族復興而終結!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牢記初心使命,爲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偉業而不懈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