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雜誌/黃達夫:25年下來,我完全失敗了!

出處:康健雜誌201期整理曾沛瑜廖羿雯圖片/陳德信

八仙塵爆後,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因未設急診、無收治燒燙傷病患而飽受批評。的確,在大家搶着成立綜合醫院、拚升級的今天,身爲臺灣唯一一家癌症專科醫院,和信確實是個爭議的存在。有人說特權、有人說它自命清高,也有人說它只是說了大家不想聽的話。

採訪時,《康健》採訪團隊好奇地問院長黃達夫,做不一樣的事是否曾令他挫折?他回答:「只要沒有干預,我們並不在乎活在邊緣。我最大的挫折是,當你用心在做對的事情時,很多醫療政策及政府的規定,硬要把你往下拉到『他們的水準』。」

從他的回答可以想像何以被醫界稱爲「孤鳥」,但也正因他敢於堅持理念,因而凸顯出和信的不同。

* * *

身爲一位醫院管理者,應該監督的是品質,而非只重視利益,像是避免院內感染、謹慎施打抗生素等,利潤目的是以能維持經營爲主。

開院的第一天,我就倡導DRGs(診斷關聯羣,Diagnosis Related Groups)的精神,鼓勵醫師做對的事,以最少的資源得到最好的成果

舉個例子,如果醫院重視感染管制,讓病人短時間內就能順利出院,根據DRGs的定額給付,就會有盈餘,但要是病人在院內感染,讓住院日延長,還得花錢打抗生素,醫院就虧本

和信醫護人力是其他醫院的兩倍以上,病人一住院就積極照護,所以病人恢復得快、住院時日短。現在社會上的醫病關係有很多對立,動不動就互告,但和信25年來,僅只兩樁醫療糾紛上到法院,且勝訴,因爲我們花時間與病人建立互信關係。

但這樣做,在健保論量計酬的制度下其實很不利。許多人說和信是貴族醫院,事實上,到和信接受治療的97%是健保病人,自費病人只佔3%,許多癌症新藥很貴,有的健保又不給付,於是和信有一大筆清寒基金,來自外界的捐款,專門用在補助需要的病人身上。所以健保要是倒了,和信也倒了。

因此我們不斷思考的是,如何提升醫療的效率效益。臺灣的醫院不斷增加病牀,和信卻一直維持約兩百牀,總照顧的癌症病人數不少於上千牀的醫學中心。用最少的資源創造最大的價值,這就是我經營醫院的信條

現在全世界風起雲涌,正在興起從服務量到價值的醫療革命(From Volume to Value Health Care Revolution),我們已經準備好,全心去迎接它…【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康健》201期】

【延伸閱讀】專題報導/改變,爲更美好的醫療奮戰!

柯文哲:健保法明明有這一條,政府卻帶頭犯法

2015民衆醫療態度調查:過半民衆願意調漲健保費

解決急診壅塞最該做的3件事

護理人力大崩盤,政府、醫院誰該負責?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康健雜誌網站》。※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