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人從高中買到做阿公!他堅守經營實體書店40年「是城市的光與熱」

天龍書店老闆、同時也是重南書街促進會理事長沈榮裕,40多年來見證了重慶南路書店街由盛到衰。(圖/記者林育綾攝)

記者林育綾/臺北報導

重慶南路曾是臺北有名的「書店街」,輝煌時期多達上百家,如今僅剩不到十家,而今年64歲的重南書街促進會理事長沈榮裕,從民國68年就在這裡開書店,也是40多年來看著書街由盛轉衰的見證者,還有客人高中跟他買書,現在已經變阿公。當一家家吹熄燈號,他還堅守着自己在這開的3間實體書店,甚至打算「再開一間」,不僅是熱情與責任使然,更堅信「書店是城市裡的光與熱」,這樣的溫度是網路商店沒有的,所以再辛苦也拼了。

▲臺北重南書街早年盛況。(圖/沈榮裕提供) 沈榮裕接受《ETtoday新聞雲》專訪時,身在天龍圖書店的2樓空間,他說「這裡以前是文化圖書公司,現在這一排,只剩下我這家。」他感慨重南書街曾經是華語書籍的最大集中地,從20年前經濟不景氣開始,逐漸走下坡,書店一家一家吹熄燈號,而他不僅堅持着,還到臺中展店,更創立了「重南書街促進會」擔任理事長一職,攬下責任,意圖重振書街景氣。

▲沈榮裕接受《ETtoday新聞雲》專訪時,身在天龍圖書店的2樓空間,他說「這裡以前是文化圖書公司,現在這一排,只剩下我這家。」(圖/臺北市重南書街促進會臉書

在網路普及、而實體書店經營困難的現代,爲什麼還堅持點亮書店的燈?沈榮裕說,「書店是城市裡的光與熱。」自己賣書賣了40多年,有老客人從讀高中時就跟他買書,現在已經成了阿公,前陣子還帶着孫子來店裡看書、探望他,像是探望老朋友一樣,這種人與人的互動是網路書店沒有的;而且書店裡有氛圍、有紙墨的香氣、陳列擺設、人情味,這些都是「立體」的,網路卻是平面的,「如同你去球場看現場比賽,跟你在電視機前看轉播的感受完全不同。」

他自己小時候時常窩在書店裡看書,讀着水滸傳福爾摩斯名著長大,喜愛書店的氛圍,自己開店後,很多家長也會帶着孩子來,讓他們待在兒童書區閱讀,書店彷彿成了小型安親班。不過現在很多小孩只顧着滑手機平板,讓沈榮裕擔憂「真的會造成傷害!」就有美國研究顯示,12歲以下兒童過度使用智能裝置,造成大腦皮層提早變薄的現象,影響推理及語言能力。他建議家長「真的要多買些繪本好書讓孩子來讀,不要老是滑手機平板、放假就去量販店試吃吃到飽,應該多到書店走走,因爲閱讀興趣和習慣是要培養的,不是天生的。」

▲重慶南路如今實體書店越來越少,他感慨對面那排「只剩我這一家」。(圖/記者林育綾攝)

現在擔任「臺北市重南書街促進會」理事長的他,表示「其實早在30年前就想整合大家」,但當時景氣太好了,每家書店生意都很好,根本沒人支持,直到8年前成立後,坦承其實也有遇到一些冷嘲熱諷,甚至有人要他「別雞婆」,還有些既得利益者不想看到書街興旺,害怕店租會漲價,以至於「我們員工在推廣時很挫折,但我不會因爲被潑冷水就輕易放棄。」

不過在推廣和重振書街的過程中,他也遇到許多貴人幫忙,例如房東替他的店租打折,讓他感動直說「真的很感謝房東願意共體時艱,體恤文化產業的經營不易,這是在爲下一代種福田。」還有很多附近非書店的業者也一同支持,沈榮裕細數:像是第一眼鏡、國華堂、大三元、極品軒、明星咖啡館⋯⋯等「全都是貴人!」都有贊助金錢讓他製作相關宣傳品

▲重南書街促進會宣傳品,贊助的店家也都畫進圖裡,還有專屬圖章。(圖/沈榮裕提供)

他建議政府應該帶頭,利用政策來幫助書店,例如營業稅減免、承租給書店的房東可享地價稅減免補貼等。另外他看到不久前有「暖冬遊補助」讓國內旅遊享交通和住宿費減免,提議政府也可以補助「圖書禮券」給學生,在全臺實體書店使用,如果是在開學季前後實行,他粗估「至少可幫臺灣書店產生3到5億的產值!」另外也建議每年舉辦書店業者的論壇,補助車馬費讓全臺業者串連,同行間彼此交流切磋,才能讓文化產業繼續下去。

儘管政府沒有出手幫忙,他也不坐以待斃,「天不救,總要努力自救。」每年重南書街促進會都會盛大舉辦活動,吸引民衆來逛街、買書,今年也將在4月4日至5日舉辦接連兩天的「重南書街嬉遊記」,以夢想童話爲主題,結合熱鬧的市集親子活動、角色扮演等,振興實體書店買氣,他說「過去辦活動,就有書店一天的營業額是平時的一個月!」

沈榮裕自嘲「一生爲書奴」,儘管有些想法不被人們看好,甚至唱衰,他也表示會繼續做出各種嘗試與努力,因爲將書店當成畢生的志業與責任,「再辛苦也要拼下去。」

▲沈榮裕自嘲「一生爲書奴」,經營書店是志業與責任,「再辛苦也要拼下去。」(圖/記者林育綾攝)

►「重南書街」最強大踩街!4/4連續2日親子市集、Cosplay重振實體書店

►「知識不分繁簡體!」重南書街靈魂人物沈榮裕 轉型躲書店倒閉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