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工業利潤改善 連5月正增長

大陸去年十二月工業利潤年增百分之十六點八,爲連續第五個月正增長,顯示企業獲利環境已有所改善。圖爲自動化造車廠。(路透)

大陸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二○二三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人民幣七兆六千八百多億元(約新臺幣卅三點九兆元),比二○二二年減少百分之二點三,連續第二年下降。不過,去年十二月工業利潤年增百分之十六點八,爲連續第五個月正增長,顯示企業獲利環境已有所改善。

統計局工業司統計師於衛寧指出,從年內走勢看,工業利潤從去年一至二月分年減百分之廿二點九逐月回升至全年下降百分之二點三,利潤降幅大幅收窄。分季看,一、二季度工業利潤年比分別下降百分之廿一點四、百分之十二點七,三、四季分別成長百分之七點七、百分之十六點二,利潤由降轉增,並實現較快成長。從各月增速看,自八月以來,規上工業企業獲利連續五個月實現正成長。

數據顯示,二○二三年規上工業營業收入年增百分之一點一,其中,第四季營業收入年增百分之三點二,成長速度比第三季加快二點九個百分點。去年國營控股企業利潤人民幣二兆二千六百多億元,年減百分之三點四;股份制企業利潤人民幣五兆六千七百多億元,年減百分之一點二;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利潤一兆七千九百多億元,年減百分之六點七;私人企業利潤人民幣二兆三千四百多億元,年增百分之二。

於衛寧表示,市場需求逐漸恢復,工業生產穩定回升,產銷銜接狀況持續改善,帶動工業企業營收成長。當前工業經營規模維持擴張態勢,呈現較強韌性,爲企業獲利持續恢復創造有利條件。

與此同時,企業成本上升壓力有所緩解,促進利潤恢復。於衛寧分析,企業生產銷售持續增長,規模效應不斷增強,疊加原材料價格降幅大於工業品出廠價格降幅等因素,共同推動企業單位成本回落。

路透報導,上海華寶信託經濟學家聶文表示,去年工業利潤下降主因是部分產業產能過剩導致出廠價格大幅下跌。他認爲,今年工業利潤可能會成長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六,因爲中國大陸、歐洲、美國和日本的需求略有改善以及庫存處於歷史低點將導致工業價格反彈。

實際上,大陸二○二三年經濟成長百分之五點二,但疫後復甦仍不穩定,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通貨緊縮風險加大以及全球經濟成長放緩,對今年經濟前景蒙上陰影。

路透引述分析師表示,今年需要更多刺激措施,讓經濟活動基礎更加穩固。實際上,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上週三宣佈將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下調五十個基點,這是兩年來的最大降幅,主要向脆弱的經濟和暴跌的股市發出強烈的支持信號。

聶文指出,今年大陸GDP目標可能維持在5%,北京當局將盡快落實現有政策,市場預計還將發行人民幣一兆元的特別國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