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30年最大稅改!川普減稅以招商引資 長期恐不利經濟?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圖/美聯社

撰文/黃庭瑄

美國川普政府在9月底提出稅改計劃,振興經濟吸引投資的效果還未知,但從現有幾項政策大綱來看仍值得深入探討。川普減稅目標爲降低中產階級負擔、簡化稅務系統、減少企業爲避稅移到境外以增加美國境內就業,不增加財政赤字,從各項政策檢視做法與目標是否朝同方向前進,成爲未來關注焦點。

川普稅改計劃主要政策大綱

‧企業稅率從35%降至20%,刪減某些扣除額

華盛頓特區的稅務基金會(Tax Foundation) 指出,企業無法列舉扣除額後,稅率實際上是從 28.5%降至20%,列舉扣除的限制細節和境外 收入的部分尚未公佈,是否將稅負轉嫁到國際稅 也還未知。然而IPS(Institute of Policy Studies) 研究企業稅低於20%的公司長達7年多,指出許 多避稅相當成功的公司將節稅後,增加的盈餘用 來爲CEO加薪,買回在外流通股份提升股價, 並沒有提升就業。

‧所得級距分類從7個降至3個:

稅率分別爲12%、25%和35%,其中將最高個人所得稅率的39.6%降爲35%,最低稅率10%增爲12%,分類簡化將使高收入中產階級得利而底層則完全相反,且許多高收入者收入來自於投資,已不需要付社會安全保險(SocialSecurity)或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等支出。

‧雙倍標準扣除額:

家庭扣除額從12,700美元調升至24,000美元,單身者從6,300美元調升至12,700美元,但同時刪除個人免稅額4,050美元,使得部分小孩較多的家庭須付出比現在更多的稅,Slate研究機構指出有小孩的家庭且年收入落在24,000美元和60,000美元區間者,在新稅制內將會付更多稅,影響最大。

依照CNN Money定義的中產階級年收入介 於46,960美元和140,900美元之間,未來預 期加入兒童抵稅額和長者抵稅額,可能的金額是 1,000美元或500美元,對於不同所得族羣的影 響還待商榷。

‧取消繼承稅和最低稅負制:

使原本富有的家庭得利,最低稅負制原是保障高所得有餘裕者繳納基本稅款,取消這兩項制度究竟是降低中產階級的負擔還是富人納稅支出,結果就很明顯了。

‧取消州稅和地方稅抵減額:

這些抵減額原本是讓幾個收入和稅較高的州抵減應納稅所得,因根據政府財政官員協會(Government Finance Officers Association)的數據顯示,中產階級中較高收入的一羣最常使用此抵減稅額,但許多批評者認爲這樣的政策力道不足,無法減輕負擔

‧制定商業實體(Pass-Through Entity)稅率:

商業實體是個人或合夥人制公司,不以公司而以個人名義報稅,將其稅率定爲25%,此舉將使許多高收入者,原本須繳39.6%的個人稅降低,而知名的川普集團(Trump Organization)即爲此類公司。其他減稅獎勵措施仍有許多不確定性,目前可能留下房產貸款利息慈善捐款的支出,爲多數富有納稅人需要之項目。

透過減稅來刺激經濟成長仍待商榷

川普政府減稅政策主要目的是爲刺激經濟成長,預估可超越歐巴馬時代的2%達到3%、4%,然而許多經濟學家和智庫認爲最高不會超過3%,因爲減少稅收省下的每一塊錢不一定都能投入消費,亦可能增加儲蓄。

除此之外,另一目的是將企業留在美國,減稅的差額留給員工,提供更多的工作和更高的工資,這樣的政策想法仍有爭議。一直以來,公司利潤與員工薪水的成長不成比例,若是企業因此擴廠或增資,工作機會和高工資效果纔可能實現。

然而透過降稅,更希望能減少企業因避稅而將總部移往海外,美國的高企業所得稅在全球數 一數二,許多企業總部外移現象非常嚴重,從歐巴馬時代即開始着力改善,曾制定收益剝離 (earnings stripping)政策,讓公司債務利息從應納稅所得中扣除,但許多企業反映這樣的方法 太過麻煩,因而衍伸至川普的減稅政策。

川普稅改政策對企業和富人的利多可預期,但仍未明確看到該政策減輕各級中產階級負擔的可能性,更甚的是,對美國財政將造成巨大的壓力,目前美國每年債務爲5,500億美元,累積債務20兆美元,而參議院預算委員會(Senate Budget Committee)估計減稅也將減去每年1.5兆美元的財政收入,若稅收來源沒有轉移到其他部門,即使GDP達3%所增加的稅收也很難填補財政赤字。

減債與發展基建方能帶來穩定成長

過去1963年至1969年期間,甘迺迪總統任內提出的個人和企業所得降稅政策使該期間實質GDP維持5%成長;1980年代雷根總統適逢經濟蕭條,降稅政策搭上經濟從谷底爬升,使得1983年至1989年間有超過3%經濟成長,但在1969年與1990年時,美國經濟再度衰弱。

歷史的經驗觀察到降稅政策只能讓經濟達到短期攀升效果,當經濟成長趨緩時亦無法改善,且目前美國經濟正在復甦,國際貨幣基金(IMF)預估2017年經濟成長率2.2%,2018年成長率2.3%,全球經濟都將成長。FactSet研究報告則認爲,未來全球各市場將增加消費,尤其是中國、歐洲與日本,IMF觀察的15個國家經濟都會成長,中國與印度預期成長率最高。

因此IMF提出在經濟穩定成長的時代,美國政府應把握盛況,進行減債以及致力於發展基礎建設和勞工教育等。追求短期效果,增加未來2至3年的經濟成長或股市榮景,將可能把經濟推向更危險的境地。

臺灣銀行家11月號雙封面。(圖/金融研訓院提供)

※ 精彩全文,詳見《臺灣銀行家2017年11月號》。※ 本文由財團法人臺灣金融研訓院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