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華人家長有錢不捐 漠視美式教育捐款令人汗顏

本站教育訊 據洛杉磯華人網報道,捐款是美國相當特殊的文化傳統,不過新近移民的華人家長不熟悉美式捐款文化,也由於少參與教育事務,造成南加華裔學生雖多,但捐款給學區比例金額都不高的現象

募款是各學區教育基金會的最重要任務之一,由於加州教育預算凍結多年,在學區經費吃緊的情況下,教育基金會更積極伸入社區人士口袋,透過商家捐款、家長樂捐餐會多管齊下募款。

行善在中國文化是美德,但在美國文化裡更像是習俗蓋洛普去年底的民調顯示,75%的美國人捐款給非宗教機構,比例相當高。

蓋博一名李姓家長表示,華人家長不瞭解美式捐款文化,他經常爲該學區的教育基金會幫忙,三年來領導學生在特定時間打電話邀請家長參加募款,但大部分家長和廠商漠視重要性。他說,學區的華裔學生比例這麼高,但基金會的董事和主要募款者都是老美,「令人汗顏」。

天普市學區教委個峰指出,天普市近幾年亞裔人口成長,亞裔家長雖關心子女的教育,但由於亞洲教育體系與美國不同,新近移民的家長可能覺得爲什麼我得捐錢,孩子纔能有好的教育品質,因此對捐款有些質疑。

聖瑪利諾學區雖小,但表現是全加第一,其中許多資源靠社區捐款。聖瑪利諾一名江姓家長表示,聖瑪利諾學區是白人和華人二分天下,華人經濟能力其實都不輸白人,但「我們的文化沒有捐款習慣」,所以捐款風氣遠遠落後。

不過經過這幾年社區華裔人士大力鼓吹,聖瑪利諾愈來愈多華人捐款,金額也愈來愈高。她講得坦白,覺得「從前被白人瞧不起」,現在靠多捐款、多當義工,果真贏得尊重。

嘉偉教育基金會董事甄文麗表示,募捐是一種美國文化,學區內的華人家長都很熱心,都儘可能捐款,擔任義工也不落人後,對學區貢獻良多。

聖瑪利諾學區另一名張姓家長指出,教育基金會爲了鼓勵家長捐款,會在某些住家插上旗子,顯示該戶有捐款,在家長之間形成另類的比較心態,沒有旗子的就矮人一截,這才體會「美國的教育事業原來這麼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