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黑腳企鵝寶寶將滿月 人工孵蛋轉親鳥照養

企鵝寶寶將滿月!趕快來沾喜氣臺灣演藝圈喜事不斷!臺北市立動物園不遑多讓,民國91年-92年,臺北市立動物園分2批首度引進的20只黑腳企鵝,已逐漸邁向高齡、且公母比例懸殊,第二代「菜鳥」們究竟能否扛起繁殖重擔,讓保育員都得繃緊神經仔細觀察。偏偏企鵝館內部分區域,因爲建築物老化溼度太高,企鵝蛋的孵化也可能受到影響。爲確保繁殖成功率,動物園啓動人工孵蛋,在最後階段順利還給爸媽且孵化的企鵝寶寶「43」即將滿月,體重也從76公克增加到1204公克,翻長15倍。

由於黑腳企鵝公母個體差距太大,且族羣年齡邁向高齡化,加上企鵝館部分區域環境太潮溼,最近這幾年,即使黑腳企鵝出現配對、生蛋,不是空包蛋,就是無法順利孵化,受精蛋在發育過程中就停止生長。保育員與黑腳企鵝保育權威南非海鳥保育基金會美國喬治亞水族館新加坡裕廊飛禽公園進行專業交流,經過多方資料參考比對,今年首次用孵蛋器代理媽媽,成功孵化黑腳企鵝寶寶。

動物園爲追蹤「菜鳥」們的蛋究竟有沒有受精,同時避免因環境太過潮溼、影響蛋的發育,今年決定將黑腳企鵝的蛋,交給具備溫溼度控制的人工孵化室協助。直到6月25日企鵝寶寶開始啄殼、聽到牠的叫聲時,立刻通知保育員攜帶自制的防震保溫箱,趕在企鵝寶寶破殼前,將蛋還給親生的爸媽。

發育到最後階段的受精蛋,在親鳥的照護下,27日第一顆蛋終於完全破殼而出。剛開始保育員沒有立刻觀察到親鳥餵食,因爲參考南非海鳥保育基金會提供的企鵝飼養手冊記載,孵化約12小時後親鳥纔會開始餵食。果然第2天保育員終於看到親鳥餵食,企鵝寶寶的羽毛也開始蓬鬆。目前黑腳企鵝寶寶「43」體重已經從剛孵化時的76公克,增加到1024公克,成長速度標準範圍內。

第二顆受精蛋在發現啄點後,保育員雖然隨時掌握進度,但這隻幼雛經過2天的努力,還是無法自行破殼,即便保育員協助將蛋殼撥開,親鳥也接受照顧雛鳥,但體弱的雛鳥,並沒有能撐過破殼後的第一天。

今年唯一成功繁殖的黑腳企鵝寶寶「43」,爸爸是13歲的「黑義」,有過4次育雛的經驗,7歲的「珊衣」則是第一次當媽媽,保育員觀察發現約有6-7成的時間都是「黑義」擔任育雛主力

企鵝是一種不會飛行的鳥類,主要生活南半球,只有黑腳企鵝居分佈非洲南部,是唯一生活在非洲的企鵝。黑腳企鵝公、母共同育幼,6月27日孵化的黑腳企鵝「43」即將滿月,眼睛已經全開,雖然自己還不會吃魚,但已經能和親鳥並肩而坐。